第71章 制作花饽饽(1 / 3)

回到柳石河,张明德就去找会计商量去了,那是他的军师智囊,有什么想法两人都会合计一番,再办养兔场的事情自然也要和他说一下,另外也要看下账上有多少钱可以拿出来,能养多少兔子,同时联络下能不能买机器什么的。

江明月不操心这些,她要回家准备过年的事了。

吴老汉故去已经两年了,前些天全家人都摘了重孝,今年过年可以穿红,同时应该也会有很多人来拜年了,需要准备些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用来招待客人了。

另外吴铁柱今年也有了轮休的机会,虽然只能除夕下午才回来,初二早上就要走,但是毕竟也算在家过年了,所以这个年要好好准备才行。

明天就是小年,照例要粘糖瓜,然后从这天开始,扫房子、做豆腐、宰公鸡、发面、蒸馒头,这些全都要做起来,所以事情多着呢。

而且今年她打算做老家的花饽饽,不仅她要做,还打算把这项手艺教给家里的大人孩子们,为此,她特意磨了一袋子的面出来,打算蒸一小缸的馒头出来,这样整个正月都可以馏着吃了。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家乡的味道也需要传承,这样无论以后走到哪里,只要能够做出家乡的美食,能够吃到家乡的味道,就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无根之人。

吃花饽饽是胶东地区自从有了小麦之后就开始的一种风俗,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最初是源自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是胶东一代人民供奉海神时所做的一种面点,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种风俗文化,婚丧嫁娶和过年时都会制作这如雕塑一般精致的面点。

胶东花饽饽致胜的秘籍之一是“神仙引子”,是用黄蒿制作而成的酵母菌,黄蒿的味道特别浓郁,一般人不会选择用它来做吃的,但是用它来制作而成的“神仙引子”因为经过了稀释以后,它的味道就会变得特别清香。x33

用它来发酵就会为面团注入天然的植物清香,但是发酵过程却异常缓慢,而且制作花饽饽还要经过三次发酵、三次醒面,这样才能让花饽饽质地蓬松,但口感却很筋道而且越嚼越香。

柳石河这边自然是没有“神仙引子”的,江明月也没有特别准备,所以她打算用“老面”来代替,这也是农村最常用的酵母,是每一次和面后都保留下来的老酵母。

这个发面效果也很好,不过照比“神仙引子”来说肯定是少了植物的清香的,不过食材所限,只能如此了。

除了酵母,和面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性的加入牛奶、糖、鸡蛋、蔬菜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