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一个顾客(1 / 4)

六十年代的临榆哪里都是破破的,随处可见的都是泥土房、焦盖房和偶尔见到的青砖大屋房,色彩非常单调,尤其是冬天,更是光秃秃连点绿都少见,只看了一会江明月就失去了兴趣,转而靠着椅背发呆。

幸好是坐火车,有铁轨不感觉颠簸,这要是坐客车,走在那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不给你摇晃的五脏六腑都打架也差不多了。

再碰上不爱干净,一个月也不换衣服不洗头发都是虱子的乘客,或者带着小猪或者鸡鸭鹅乘车的,路上再撒点尿点,那味道……

江明月想了想就忍不住强制中断了思路,画面太美不忍直视啊。

路途很短,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小火车就到站了,此时的车站也是一层的房子,简陋的比现代的镇上房子还不如,江明月提着篮子下车,随着人群出了站才算是看到点临榆的人气。

这天是12月31日了,明天就是元旦,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六二年,所以街上有的地方已经刷上了新的标语,看着带了点节日的气氛。

江老太不曾来过黑市,自然不能给江明月提供有效的记忆,但是依照江明月的推断,临榆市的黑市应该不会只有一处,而火车站附近按理说就会有一处,一来这里交通便利,二来这里人员流动比较大,一旦被发现也很容易散开逃窜,所以她出了站就慢吞吞地走,然后放出意识开始搜寻四周。

果然,在火车站东南边有处很可疑的地方,那里的巷子不算宽却很深,而且四通八达的,也就是说有情况的话从哪个方向跑都很方便。

而且每个巷口都有个年轻人在守着,手里还把玩着一个哨子,看来就是通风报信的工具了。

巷子往里走一小段拐个弯就能看到行色匆匆的买家和靠着墙或蹲或站的卖家,无一例外都背着背篓或者提着口袋,交易得十分小心翼翼,有的根本不说话,只是比个手势。

江明月还观察到,带着货物的人进去是要交钱的,空着手只拿着包买东西的人是不收费的。

原来黑市还在这方面有抽成。

她心下了然,转到一处拐角的地方把东西都收到了空间里,只留了个空篮子,然后抻了抻围巾又拽了拽领口,把自己的脸遮的严实的只露出眼睛,这才慢慢悠悠的晃了过去。

放风的小伙子抬头看了一眼,发现只是个穿着土气的农村老太太也就没提起什么警惕,连拦都没拦就放她进去了。x33

她慢悠悠地走进巷子,拐个弯就迎上了来来往往的人群,有怀里揣着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