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临榆市柳石河村(1 / 3)

这算是一个和华夏国平行时空存在的世界,很多地名和人物姓名有点偏差,但大致的发展脉络是相同的。

江老太所在的村子隶属临榆市,是一个北方沿海小城市,地处冀省和辽省交界处,是古往今来的交通要塞,有两家大型工厂,分别是造船厂和玻璃厂,养活了大半的临榆市里人,其余的则分散在铁路、煤矿、火柴厂、印刷厂、纺织厂等小厂了。

不过临榆市临海,江老太所在的柳石河村却并不临海,反而依山靠水地处盆地,耕地很多,因此村民还是以务农为生,仅村长家的儿子和大队长家的幼弟进城做了工人,是村子里年轻人羡慕的对象。

柳石河村距离临榆市并不算远,只有三十多里,去的话只需要步行十里或者爬山五里地去镇上,那里有只带两个客车厢的拉煤小火车可以去市里,大概需要半个小时。

公共汽车那是临榆市里和各区县间才通的,她们去市里比去县里还近,自然会选小火车来作为去市里的交通工具。

去乡里就更近了,只有五里地,合作社也就设在那里,平时的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柴火等等都可以在那里买,百姓家里的鸡蛋也可以拿到那里去卖。

总而来说,江老太所在的村子还算现下很好的村子了,哪怕现在是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但是也还没饿死人,只是大家都因为吃瓜代菜而出现些浮肿罢了,总比其他村子已经饿死了小孩和老人的好。

所谓的瓜代菜就是用瓜果、蔬菜来代替粮食填饱肚子,比如用红薯、土豆、萝卜等来代替粮食,当时还有句顺口溜“低标准,瓜菜代,瓜菜不够吃野菜。”

本质上是想减轻浮肿的发生,但是其实这是个空的口号,很多地方没有充足的红薯、土豆、萝卜,只能用玉米芯或者玉米秸秆粉碎,然后混合红薯秧,其他作物的根茎等来制作,吃起来味道很怪,只能糊弄肚子但是没什么营养,所以很多人脸色都是菜色的,胳膊腿上一按一个坑。

好多小孩肚子鼓鼓的,因为吃了瓜代菜而大肠干燥拉不下来憋得哇哇大哭,需要大人用小棍去捅。

这段历史江明月倒是听奶奶她们讲过,但是从来没有现在江老太记忆中的来的印象更深刻。

苦,真是苦啊,怪不得现代

x33还能听到有老人说“我连瓜代菜的时候都过来了,我还怕啥。”

江明月这般想着,见吴晓暖宝贝一般的捧着那颗糖就是不吃有些奇怪“怎么不吃?”

吴晓暖把糖凑到鼻子下闻了闻“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