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0 绝对焦点(2 / 3)

奔跑着,这迫使江士奇一路狂奔,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进入队伍。

呼哧,呼哧……

气喘吁吁。

怎……怎么回事?

好不容易,呼吸终于顺畅下来,种种传闻才顺着风声传送过来,在电影宫门口,轻轻地漾起层层涟漪——

不愧是记者云集,消息打探速度飞快。

传闻,观众售票口,凌晨五点就有人前来排队了,直接带着毛毯和地铺前来,一看就知道是有备而来。

传闻,记者入场口,第一个抵达现场的是“首映”杂志的特邀记者,整整六点来的,但他抵达现场的时候,紧接着就看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记者陆陆续续抵达,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快速占据了前列。

原因?

>

还需要单独解释吗?陆潜,这就是原因,而且,一个原因就已经足够。

当然,今年蓝夏电影节远远超出预期,则是另外一个隐藏原因——

此时,还有人记得电影节第二天上映的“抵达”吗?

记得,肯定还是有人能够记得的,但讨论热度明显已经被挤下去了。

回想一下,“抵达”登场的时候,所有人都亢奋到失神,一个个惊呼着“金鸢奖”,却没有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精彩作品,一部接着一部,金鸢奖的得奖呼声,从“抵达”到“杰出公民”再到“曙光”和“离开的女人”,持续辗转。

这也直接证明了,今年蓝夏主竞赛单元作品平均质量的出色,爆款连续登场,将电影节的热浪推向全新高度。

以客观立场来说,如此片单,蓝夏已经能够和今年上半年的蔚海相提并论,即使一前一后举行也毫不逊色,蔚海的呼声与热度未必就能够压制住蓝夏,从记者的观感和观众的热议来看,可以说是不分轩轾。

如此声势,对蓝夏来说,堪比天堂,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毫无疑问地将蓝夏的热浪推向全新高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蓝夏已经全面压制住了塞卡。

按照过去五年的情况来看,此时塞卡已经开始预热,社交网络和媒体记者的讨论都会朝着塞卡倾斜,但今年全然没有,蓝夏不仅没有显露颓势,而且还在节节攀升,重磅热潮一波接着一波,源源不断。

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