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 触底反弹(2 / 3)

的全球首映,惊艳四方,这是一个电影节慧眼识珠的最好证明,越多优秀作品选择一个电影节作为平台登上全球舞台也就证明电影节越重要。

蔚海电影节在过去十年的强势,就是因为他们培养出众多“蔚海系导演”,依靠蔚海相关奖学金和大师班的支持完成自己电影拍摄的梦想,并且得到全方位肯定,最后形成良性循环,无数优秀电影蜂拥而至。

慢慢地,蔚海也就超越了蓝夏,成为目前全球最为顶级的电影节。

同样,蔚海崛起的理由,也正是蓝夏没落的理由。

一直以来,蓝夏电影节都要求所有入围作品全部都是全球首映,哪怕不是主竞赛单元也是同样要求。….但塞卡不同,创办初期主要是面向大众放映那些“已经在电影节上参展但暂时还没有进入电影院”的佳作,可以算是“电影节里的电影节”,对于全球首映自然也就没有要求。

然而,经过这些年发展,塞卡也不可能一点野心都没有,过去十年时间里,他们正是凭借着一系列全球首映作品的登场,收获赞誉也收获,一路晋升到现在的位置,甚至被誉为蔚海之外全球第二大电影发行市场。

>

否则,两年前,即使蓝夏出现问题,片商和媒体也不见得就愿意转战塞卡——

针锋相对的背后,本质是因为塞卡已经成长起来,能够成为蓝夏的对手。

现在,蓝夏也必须面对塞卡的正面竞争,每年选择在年末登场的作品们,谁愿意前往蓝夏全球首映、谁愿意前往塞卡,每家电影公司每个电影剧组内心都有一杆秤,显而易见地,蓝夏并不占据优势。

也就是说,曾经蓝夏最具吸引力的那些东西,现在已经不吃香了,仅仅依靠人脉人情,这是不足以说服片商们的——???..coM

利益。

无利不起早,即使在电影产业里,这也是金科玉律。

那么,蓝夏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黎世宽又有什么办法扭转局势?

黎世宽亲自出马,前往另外两大年末举行的独立电影节,一个九月底举办、一个则在十月初举办。

尽管两个独立电影节的规模和声势比不上蓝夏、塞卡等等,但它们依旧拥有自己的声望以及市场基础;同时也是颁奖季不可或缺的存在,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延续蓝夏和塞卡的气势,拉开颁奖季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