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常看常新(2 / 3)

眼就被淹没吞噬,自然而然就开始渴望冒险和刺激,打破平静。

但矛盾的地方就在于,跌宕起伏、惊涛骇浪的生活过后,又开始渴望一层不变、风平浪静的普通日常。

一遍,又一遍,如同轮回。

难怪有人说,生活,就在于体验,只有体验过不同的可能、尝试过不同的挑战,才能够确定自己的想法,然后,真正拥抱属于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平静还是冒险,无论是动荡还是日常,都能够坦然面对。

“相见恨晚”,小小地在日常生活里撕破一道口子,探讨了不同的可能,然后浅尝则止,在秩序被打乱之前勒住缰绳。

这无疑是高明的。

但陆潜真正喜欢的,还是电影的设置:

两位主角各自的婚姻都很好,也许缺少**和火花,但没有任何问题,避免婚姻问题成为一种干扰。

如此一来,电影就能够真正聚焦在两位主角萌生的情感之上,进而对爱情与婚姻展开探讨。

做一个大胆的假设——

>

如果两位主角在故事的最后,选择了私奔,他们真的就能够幸福吗?他们的结合真的就能够铸就完美婚姻吗?

未必。

两位主角,又或者说观众所想象的,是一个不曾发生也不会发生的“可能”,自然竭尽所能地将所有美好愿景全部叠加在两位主角私奔之后的幸福美满生活之上,但这就好像童话故事里的“幸福圆满大结局”一样。

现实生活并不存在。

公主和王子在一起之后,他们也同样需要面对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婚姻”只是另一个开始。

所以,发乎于情,知乎于礼,然后,止步。

这样,反而更好。

因为两个人都能够怀抱着一个“没有发生的未来”留作念想,尽情将自己所有美好的想象寄托在灵魂深处。

重看,果然观感截然不同,陆潜对电影的喜爱上升了一个档次,并且对自己正在撰写的剧本有了不同想法。

也许,骨子里,他是残忍的——

他以为自己是相信婚姻的,但现在看来,好像又不是。

在“爱情”的电影结尾里,陆潜让两位主角都选择了自己想象中的完美理想伴侣,如同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