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1 大刀阔斧(2 / 3)

一标准。

比如,周末票房排行榜冠军。

比如,五月口碑榜冠军。

比如,热搜榜前十作品。

诸如此类等等。

他们需要看到榜单,看到那些排名数字,才能够产生兴趣,当然,看到榜单之后,再如何筛选观看对象,这又是另外一件事。

然而,现在回声却有意识弱化这些榜单的影响,尽管初衷是积极的,但效果真的可以吗?

难道他们需要回到原始时代,依靠口口相传来了解那些值得观看的作品?还是笨拙地,关注平台的每周上新,然后所有全新作品都刷一遍吗?

普通网友们表示,没有这样的时间,也没有这样的精力和耐心,这样的笨办法显然已经无法跟上时代脚步了。

对此,回声略显反常地,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是放任社交网络之上的争论持续下去。新笔趣阁

>

事实也证明,哪怕没有回声的引导,网友之间也存在大量聪明人。

其实,榜单是一种压迫也是一种焦虑,对观众对电影制作团队来说都是如此。

观众们看着人气榜单顺位挑选自己的观影对象,进而产生一种困境,人气榜单前三名的作品似乎人人都看了,如果自己不看是否落后于潮流,但如果自己看了之后却不喜欢又应该如何回应?

制作团队也同样如此,为了进入人气榜单绞尽脑汁,以至于根本没有心思放在创作本身上,而是持续不断地刷榜刷分,本末倒置地关注错误重点,进而破坏市场。

长此以往,这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方面,所有人在创作的时候都以榜单为对象,作品同质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创作意识被流量操控。

另一方面,审美取向也将渐渐同质化,以至于本来就缺少生存空间的独特作品们,进一步被挤压到角落。

那么,最后呢?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即使是陆潜也不能,他也不知道如此恶性循环最后到底会通往一个什么结局。

但是,陆潜能够确定一点,“解除好友”和“突袭”这样的作品就将没有生存空间,就好像当初院线不相信这些作品能够成功一样,榜单和流量导致的“主流性”,将会越来越流水线化、标准化、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