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 集体狂热(2 / 4)

们津津乐道,后来的一系列事实,也证明了贺韶光的目光毒辣。

但是,“游客”也好,“爱人”也罢,整体而言,还是更加偏向主题深刻的类型,暂且不简单粗暴地划分为艺术和商业类型,却还是给予贺韶光更多发挥和挖掘的空间,“电影手册”这样清高傲慢的专业杂志也愿意给出关注。

那么,“突袭2”呢?

贺韶光依旧发表了影评,没有令人失望。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陆潜?”

“从‘突袭2’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就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为一部打斗与打斗拼接起来的动作电影注入一种纯粹的、真挚的、乃至于浪漫的气质,深深地抓住观众的心脏,然后跟着电影里的人物一起坠落。”

“‘突袭2’是这样一类电影,面临非常非常大的危险,陷入打斗与打斗的轮番上阵,彻底沦为一场格斗竞技的纪录片,本质来说,和电脑特效的狂轰乱炸没有任何区别,不断挑战观众底线,造成审美疲劳。”

“然而,电影并没有。”

“原因就在于陆潜的镜头为人物注入了灵魂,寥寥数笔的文戏为电影增色不少,再次彰显出他的强大功力;但真正令人惊叹的还是陆潜对于运镜、剪辑、构图等等的设计,以及对情绪的牵引和氛围的营造,让观看电影成为一种享受。”

“不过,这是陆潜的最佳发挥吗?”

“个人认为并不是,‘突袭2’没有能够超越前作所带来的惊喜。”

“其一,从本质来说,两部电影其实是同一部电影。”

“其二,中途更换导演的影响客观存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少量广角、全景、调度镜头,这些都是乔福永导演留下来的痕迹,与陆潜的导演风格并不契合,陆潜竭尽全力地将镜头打散,然后重新排列组合。无疑,陆潜完成了一份出色的工作,但痕迹依旧客观存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比起前作来说,续集终究还是少了一点色彩、多了一些凌乱,这无疑是令人扼腕的。”

>

非常非常难得地,贺韶光和主流观点唱反调——

他认为续集比不上前作。

而且,贺韶光大胆地点出了乔福永的影响,单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其他影评人一片惊呼了。

不愧是贺韶光,哪壶不开提哪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