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7 片场模型(1 / 3)

>

对“死侍”,蓝鲸影业有他们的野心,同样,陆潜也有他自己的野心。

一方面,在超级英雄电影标志性的打斗场面里,陆潜准备在镜头调度和艺术设计层面输出一些创意,打破自己的舒适圈。

从“突袭”到“疾速追杀”, 洪家班已经展现自己对于不同武打场面设计的能力,一切都基于他们自己的专业,而现在,陆潜则希望稍稍脱离一些现实,充分发挥想象力,赋予打斗场面一些魔法,毕竟是超级英雄电影。

但不要太过离谱。

超级英雄是超级英雄,超能力已经打破现实了,但如果没有理论基础的支持,想象力就会乱成一锅粥。

糟糕的想象力,比如“速度与激/情9”、“玩命快递2”。

优秀的想象力,比如“蚁人”、“碟中谍4”、“谍影重重3”。

一个出色的创意但平庸的执行,比如“奇异博士”、“黑客帝国”。

另一方面,在“剧本”和“角色”层面,陆潜也准备植入一些新鲜尝试——

这句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陆潜看来,“死侍”的剧本,整体而言是相对薄弱的,因为大量空间让步于嘴炮,以至于角色本身没有厚度和棱角。

简单来说,角色太过单薄。

可以粗粗梳理一下故事线:

死侍爱上了一个女人,结果却发现自己全身癌症命不久矣,然后反派提供一个机会可以改造死侍重获新生,死侍抓住了机会并且意外获得超能力,可是却发现自己彻底毁容, 死侍无颜面对自己的爱人,于是苦苦找寻反派希望能够恢复容貌——

又或者是报仇。

从整个故事的核心关键来看,“爱情”扮演重要的位置。

那么,如果想要说服观众,又或者让观众为之感动,那么“爱情”的描绘也就至关重要,否则“复仇”的动机就站不住脚,整个故事就会变得更加“轻盈”,并且因为全程嘴炮的叙事形式,进一步让故事变得轻浮。

但问题就在这里,不仅仅是超级英雄电影,所有商业电影都是如此,留给主角情感的叙事空间非常有限。

看看“死侍”,树立人设一下、嘴炮一下、打斗一下,三幕结构的电影基本就已经没有多余空间慢慢酝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