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改编难题(2 / 3)

果是普通人的话,要么情绪爆发、要么直接离婚,最夸张的也就是报复一下丈夫。

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精心策划了自己的失踪、死亡,并且栽赃给丈夫,然后巧妙运用媒体的力量,彻底毁掉丈夫。

这是一种玉石俱焚的做法,杀人不见血,远远比亲手“杀”死丈夫要更加残忍也更加疯狂,简单来说,她就是一个疯子。

那么,这样一个角色出现在大荧幕上,往往扮演的是反派,但如果所有观众都痛恨她排斥她恐惧她诅咒她,如此一来,电影就是失败的,因为电影需要观众进入妻子的视角,一边压制道德灼烧胃部的焦虑,一边期待复仇的**。

导演,需要为妻子塑造“主角光芒”。

>

自然而然地,妻子这一角色就光芒万丈起来,当观众对妻子的遭遇感同身受的时候,电影也就取得了成功。

所以,没有必要苛责其他配角太过扁平,电影没有必要做到四角俱全、面面俱到,重点还是在于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但陆潜阅读观看这个故事的角度却稍稍不同。

从“游客”来看,丈夫和妻子看待同一件事是有不同感受的,当一方过度谴责另外一番的时候也就打破关系的平衡,那么婚姻关系陷入混乱是一个必然结果,但陆潜的目的并不在意展现婚姻的这一面,而在于展现婚姻关系之下每个人的面貌:

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

“消失的爱人”也是如此。

人人都说,通过这部电影看到婚姻的本质就是互相欺骗互相控制,但细细想来,这句话本身是有漏洞的,因为丈夫“负责”欺骗、妻子负责“控制”,这不是互相;如果能够展现丈夫这一侧的情感弧线,又会是如何?

在这段婚姻里,丈夫是如何一步一步“放弃”自己的,他为什么不再上进不再努力不再试图展现自己更好的一面,这与**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在妻子失踪之后,丈夫的心理状态如何,又产生什么变化?

在欺骗和控制之中,丈夫是如何迷失自己,最终演变成为行尸走肉的?

当然,电影不是为丈夫争取同情,不需要为丈夫的行为寻找一个理由,而是通过丈夫的变化与妻子的选择形成呼应,最终目的是展现“婚姻”状态下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

就好像“游客”一样。

束缚在婚姻里,陶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