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场刊出炉(2 / 3)

,毕竟曾经出席过电影节,也得到过一些关注,她在记者的追问下也提起了电影里几场重要戏份的拍摄工作,让大家能够窥见陆潜在片场到底是如何**演员的。

曾远文的话匣子也跟着打开,和黎文贞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记者们,大开眼界。

其实,“解除好友”期间,业内人士们就注意到陆潜对演员的**了,而后在“突袭”之中,从来没有正经表演经验的官舟能够惊艳所有人,也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但归根结底,这两部作品都并不是以表演为亮点的作品,所谓表演,基本只要够用就可以了,所以记者们才始终不曾专门提起。

但这次的“游客”则不同。

表演,是电影呈现的主要方式,与配乐、镜头、剪辑等等碰撞出火花,曾远文和黎文贞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也在陆潜的镜头里闪闪发光,然后经过采访,记者们猛然发现陆潜确确实实具备列**演员的能力——

而且非常惊艳。

于是,一个两个都不由发出惊叹,哪怕是作为电影拍摄的幕后花絮,这些**演技的小故事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陆潜,就如同一座宝藏,等待着记者们慢慢挖掘。

>

整个新闻发布会兼映后采访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落下帷幕。

一夜,喧闹。

次日,最新一期场刊火热出炉。

在电影节之上,评分系统稍稍有些不同,当然,各大专业媒体的评论依旧会被媒体综评网站收录其中,成为电影正式上映之后的评分;但在电影节的时候,组委会都会提供一份官方场刊,刊登评分。

每一年,组委会都会邀请不同地区不同媒体的不同影评人入驻场刊,一般来说是八位到十位影评人,然后由他们打分,最终得出一个官方场刊的平均得分,作为指导性的参考。

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评审团的性质是一样的,几乎每年的影评人都会更换,即使是同一个合作媒体可能也会改变影评人,如此方式就是为了确保评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因为影评人的数量限制,所以场刊评分代表的也是少数人的意见,不一定就能够决定奖项走势——

三大电影节上,场刊最高评分的作品结果在颁奖典礼上颗粒无收的情况,数不胜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场刊最低评分的作品拿奖的情况也出现过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