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集体雪崩(2 / 3)

精彩,精彩绝伦!

刹那间,千丝万缕的情感和思绪全部涌上心头,因为太过汹涌也太过凶猛,几乎就要呼吸不过来。

所以,“游客”,到底想要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

理解稍稍直接的观众,中产阶级精心掩饰的婚姻生活背后,其实也面临着种种问题,而且他们都不说,“开口直接说出来不就好了吗”、“如果是我,我就直接对质了,哪里来那么多麻烦”、“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矫情”。

窸窸窣窣。

放映厅里已经有观众迫不及待翻白眼了,他们显然无法理解也无法同意电影所传递出来的矫揉造作——

宫毓珊就是如此,但她不是鄙夷导演,而是她无法理解,在她十二岁的世界里,事情从来没有那么复杂。

但宫毓珊总觉得,电影的结尾应该还有更多,为什么导演对准了那辆大巴呢?而且是从陶丽身上转移到大巴身上,镜头画面里是否意味着什么?还有配乐,整部电影的配乐并不多,但每次出现都非常精准。

宫毓珊有些难过,自己似乎意识到电影不止如此,但她还是太过年幼,无法理解,这让人有些沮丧。

理解更进一步的观众,精英阶级总是用各式各样的道德标准确立自己的精致生活,然后居高临下地谴责那些无法达标的人们,但其实呢?“在本能面前又有谁能够继续保持清高呢”、“永远不要小觑人性”、“结尾就是妻子的道德困境,她那么迫不及待地道德绑架丈夫,现在就轮到她了”。

江士奇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如果电影止步于彩蛋前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瞄准婚姻关系的故事,巧妙地展现出两个人的权力转变,最精巧的设计就是马文崩溃大哭、陶丽依旧拒绝原谅之后的那次滑雪,因为马文“拯救”了陶丽,所以家庭重新恢复平和。

这无疑是讽刺的,因为陶丽还是需要自己得到安慰才能够原谅,并不是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为了孩子。

而电影爆出彩蛋之后,马文和陶丽之间的关系对比就能够摆脱婚姻关系的框架,更进一步上升到道德困境里,这也赋予电影更多延伸的解读空间——

比如,那两对情侣。

尽管出场戏份不多,但在结局如此重要的篇章里,陆潜依旧分别给予他们镜头,并且精心设置了他们的反应,这些细节对于婚姻关系、情感关系面临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