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两个问题(2 / 3)

面涂涂写写。

“突袭”展现出一个青涩特警的成长,“疾速追杀”则展现出一个隐退江湖杀手的被逼无奈,两个角色自身色彩的不同,将管舟身上不同侧面的气质放大,然后通过洪元和武打动作的设计,最终赋予管舟不同的形象。

而且,侯晓川的摄影风格、调度能力、剪辑水准都是得到认可的潜在大师,他成功地将管舟身上那种夹杂着残忍和天真的气质融入镜头里,这对于塑造男主角魅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对此,陆潜没有任何意见需要补充,侯晓川确实宝刀未老,电影呈现出一种不同于“突袭”的干净和凌厉,画面里几乎看不到血腥,却依旧能够感受到脊梁骨发凉的惊悚。

陆潜最喜欢的部分就在于,侯晓川将“疾速追杀”的拍摄城市安排在了朗歌。

这是一座靠近北部的大城市,城市规模和兰川相差无几,甚至可能还要稍稍大一些,但天气环境截然不同。

>

朗歌是一座大风城市,坐落在湖泊旁边,高楼大厦遮挡住了阳光,穿行而过的狂风又因为钢筋森林而变本加厉起来,整体来说,这是一座灰蓝色调的城市,线条硬朗粗犷,和盆塘的荒野原始是截然不同的。

在侯晓川的镜头里,画面呈现出大片大片的灰色和蓝色,赋予“疾速追杀”一种缓缓渗透进入皮肤底下的冰冷质感,从这里就能够看出,侯晓川早早就确定了三部曲的整体风格,为电影注入一种惊悚一种疲倦和一种沧桑。

即使是商业电影,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当然,这也恰恰是陆潜寻找侯晓川的原因。

有一说一,侯晓川并不是一位擅长**演员的导演,他对表演的理解还是太过粗浅,更多需要依靠演员自己的领悟和展示;但在侯晓川的镜头里,管舟自身的气质成功凸显出来,展示出不同的面貌,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管舟完成了他的任务。

陆潜能够感受到管舟的忐忑不安,他趁着空档,朝着管舟展露一个笑容,轻轻颌首表示赞赏和肯定,虽然管舟依旧称不上有演技,但至少在镜头前还是能够展现出两个不同角色的色彩差异,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得到陆潜的肯定,管舟的脸上也显露出了笑容。

关于后者,陆潜则将希望寄托在侯晓川身上。

作为新闻记者出身的导演,侯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