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冰天雪地(2 / 3)

设置装备,并且在日出之后就一直在“等光”、调光,但因为厚重的雾气萦绕山谷,太阳始终没有能够完全显露,确实为剧组制造了诸多困难。

这样的事情,就是需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除了耐心等待之外,别无他法。

转眼,七点半就已经到了十点半,太阳终于悄悄地露出了小脸,苏子一和陈慕又是带领工作团队一阵繁忙,眼看着就已经马上要十一点了,调光工作也还是没有结束。

呼呼,又是一阵寒风吹过,但此时已经感受不到太多寒冷,一方面是因为厚厚的积雪还没有到融化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寒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站在户外时间太长,神经麻木,感知力下降。

尽管如此,还是忍不住吸了一下鼻水。

“导演,好了。”

陈慕确认了摄像机镜头的所有细节,终于向陆潜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

陆潜转头看向剧务,示意他让一直在休息所避风的演员们出来待机,自己则来到监视器后面,细细打量了一番画面,看了看构图和光线,然后拿起对讲机。

“机位水平线稍稍调整一下。”

第一场戏,其实是一个固定的长镜头,并不需要走位和调度,一旦开拍的话,陈慕就可以放松下来。

但“游客”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陆潜对摄像机走位调度提出了近乎**的严格要求——

一切走位,全部都必须保持完全水平线。

什么意思?

也就是横移的时候,必须和地面保持水平;纵移的时候,必须和墙壁保持垂直;推深或者拉远的时候,必须和拍摄主题保持垂直。

不仅如此,就连摄像机的运动路线和移动轨道,也全部都是直线,保持一种机械感。

与“突袭”的镜头运动对比一下就能够看出区别了,其实大部分时候镜头移动都需要保持在水平线上,否则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突兀感,但实际拍摄却不可能百分百严格执行这样的拍摄方式,手持摄影的晃动感自然不用多说,即使是轨道摄影也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运镜线路。

而这一次,陆潜则专门提出了如此要求。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简单来说,陆潜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运动方式形成无形的框架,并且在构图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