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剪辑难题(2 / 3)

如果是对准悠远的天空,那么就没有人知道开枪的结果,可能需要根据画外音来判断,这是具有诗意的叙事手法;如果是对准一个倒地的尸体,那么就直接展现枪击的结果;如果是对准旁边惊讶或抽泣的旁观者,那么重点在于开枪之人和周围其他人的互动。

剪辑,就是在不破坏故事本身的基础上,通过画面和画面的衔接来呈现人物的关系以及情绪的传递。

就好像开枪击毙对手的剧情里,分为四个镜头:开枪、倒地、尖叫、画外音,这四个镜头的排列组合不同,可能电影就演变成为不同风格,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剧情电影、喜剧电影等等。

而且,剪辑点的选择也可能带来不同的节奏,重点到底是开枪之人的冷血、倒地之人的痛苦还是旁观之人的惊恐。

>

这些,全部都是剪辑的魅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顶级的剪辑,也许无法化腐朽为神奇,但至少能够让一部平庸的作品具备风格化;糟糕的剪辑,则可能将一部出色的作品毁于一旦。

业内顶级电影公司和导演之间对于“剪辑权”的争夺,也就来源于此:剪辑具备了改变或者颠覆一部作品的力量。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需要剪辑多次才能够最终定型,所以包括了初剪权和终剪权两个概念。

在陆潜的时空里,最赫赫有名的“剪辑权争夺”故事,就包括了“异形3”、“正义联盟”这样的经典案例。

“异形3”是大卫-芬奇(David-Fincher)的长片首作,在那之前他是专门拍摄音乐录影带和广告的导演,被二十世纪福克斯选中前来拍摄这部作品,系列前两部作品都是大名鼎鼎——

“异形”是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执导的;“异形2”的导演则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Cameron)。

这也意味着芬奇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二十世纪福克斯也背负着巨大压力;但芬奇依旧信心十足地投入拍摄,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剪辑出了第一个版本——

这就是“初剪权”。

然而,二十世纪福克斯对该版本并不满意,剥夺了芬奇后期剪辑的权利,于是又自己找人进行剪辑,没有“终剪权”的芬奇只能看着自己的作品被糟蹋却无能为力,最终电影上映的版本就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剪辑的版本,堪称一场灾难,票房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