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济州岛(1 / 3)

“这样做,会严重妨碍大明的复兴,本王不希望因为这场战争,让刚刚度过战乱的华夏百姓,再次陷入泥潭。”

先军政策还是先民政策,古往今来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

但郑克均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为了达到战争目的,随时可以牺牲百姓利益,并且以国家的名义,让他们承受苦难。

那么可以肯定,这个民族就算是一千年,一万年,百姓也别想过上几天好日子。

因为这会形成一种习惯,总是会牺牲民生去强国,毕竟对于独裁统治者来说,如果‘国强’和‘民强’之间只能选一个,他一定是选前者。

而往往‘民强’和‘国强’不可兼得,哪怕有可能兼得,那不还有“国更强”可以选择?

所以牺牲民生,强大国家,就形成了一种统治模式。

如此,这个国家再强大,普通百姓也过不了几天好日子,甚至还得为国家的“盛极而衰”埋单。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郑克均不愿意以牺牲民生建设为代价,打一场消耗战。

尤其是现在这个节骨眼,四川一旦减少粮食投入,整个川蜀复兴就会中断,前面的成果都将白费。

各省开垦荒地,是为了将来的粮食丰收,这时候断了那些开荒百姓的粮,只会饮鸩止渴。

而且国内一旦缺粮,粮价飙升,会造成工厂的劳动力重新返回农村,这与郑克均工业立国的国策不符。

所以思来想去,郑克均也不想进行全国动员,去打这一场战争。

可是敌人已经到家门口了,又不可能不应战。

……

“皇上,前面就是济州岛,绕过济州岛,就快到琉球了。”

茫茫大海上,十几艘舰船在星夜航行。

正是满清水师提督施琅,护送着康熙一路南下。

早在盛京防守之初,康熙就觉得常舒肯定守不住,但为了给常舒打气,康熙一直表现出坚定支持常舒,自己会死守在盛京皇宫的态度。

但康熙早就联络了驻屯宁海的施琅,并且制定了逃跑路线。

当年努尔哈赤修建皇宫,因为觉得清弱明强,盛京有可能被攻破,所以一开始就修了通往城外的地道。康熙在留守盛京皇宫时,特意勘察了地道的通行情况。x33

当得知城内三大女真主力叛变,火光冲天时,康熙便知道大势已去,第一时间来到凤凰楼,找到了密道,让太监赵昌穿龙袍携国玺代替自己被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