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2 / 4)

?”

“……”王守仁好笑,道:“好消息,坏消息,你先听哪个?”

“又来?”李青黑着脸,“先听坏消息!”

“坏消息,他不怎么听我的引导。”王守仁说。

李青顿时心凉半截儿,这岂不是说,朱厚照依旧是那个朱厚照?

“那……好消息呢?”

“好消息,他也不怎么听那一群文官们的引导,包括但不局限于杨廷和,内阁三学士,六部六尚书……”

王守仁道:“太子玩乐无形,行事不拘一格,然,他是有想法的,远没有表现出的那般胡闹。明辨是非,聪颖果敢这些都是他的长处,此外,他还有着一颗进取心,这一点难能可贵。”

王守仁正色道:

“皇上仁厚,治国理念保守,眼下当然是极好,可一成不变终究不妥,因为大明在变,尤其是当下这个节点!”

“当下不挺好的嘛。”唐伯虎提起酒壶,为二人斟酒,顺口插了句。

“是挺好,可固有的模式已不适应当下的大明了。”王守仁道,“太祖立国,太宗夯实基础,继之仁宣二帝,大明的框架正式定下,尤其是宣宗,在他的经营下,大明**权力架构彻底完善;

六部领实事,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地方上,巡府、巡察御史……”

王守仁道:“在宣宗的努力下,大明权力组成十分健康,正统一朝……虽没酿成大祸,却冲击到了权力架构平衡,直至先帝,才得以扳回局面,然,不说太祖、太宗,较之宣宗仍有所回落;

当今皇上仁厚守成,好处是四海承平,国泰民安;坏处是权力组成再次失衡。”

唐伯虎不懂庙堂格局,完全参与不了讨论,便举杯劝酒。

又几杯酒下肚,李青沉吟道:

“如今内阁势大,三学士人品、能力,如何?”

“能力很好,人品……也尚可。”王守仁笑道,“李公善谋,刘公善断,谢公善辩;有人将这三人性格、能力编成一句话: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接着,他收起笑意,“当初阁部相争,看似没分出胜负,实则内阁大获全胜;

当初六部一句:内阁可居相位乎?

在皇上的偏帮下,倒真有可居相位的意味。”王守仁道,“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影响力的逐渐拔高,内阁俨然立于六部之上!”

李青眉头微皱,问:“皇帝就没有补救吗?”

“如何补救?”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