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信我否?(2 / 5)

,大明皇长孙的百日宴也开始了。

李青这个吃席达人,算是有口福了,吃完皇长孙,还能吃兴王大婚,算算日子,不耽误回去吃玄孙的满月宴。

真的是……净吃席了。

不过,他喜欢。

百日宴上,大明皇长孙隆重登场,人小小一只,一身明黄色小袄,戴着礼冠,脱去胎毛的他,瞧着愈发俏皮可爱。

这样的皇长孙,不仅是帝王家高兴,百官亦是欢喜不胜。

多少年了,继宣宗之后,大明的储君总算回归正统了,这让极重视礼法的文官们得到了心理慰藉。

严格意义上说,朱祁镇的出身并不算是嫡子,朱祁钰亦然,朱见深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是庶子,且生母都不受待见,朱佑樘更是被雪藏了好些年。

(插句题外话:历史上的朱见深,从始至终都知道朱佑樘这个儿子,明实录宪宗实录中几乎都写明了,不存在朱见深不知自己有个儿子!)

可以说,继朱瞻基之后,朱厚照是出身最正统的皇子了。

就凭这个,朱厚照的储君之位就牢不可破!

自古立嫡立长,皇明祖训亦是言明必须如此,所以,群臣一点也不担心。

自古臣子对储君都有种近乎偏执的狂热,期望着早立储君,诚然,早立储君利大于弊,但这其中,也包**私心。

无他,可以延长**生命。

有了储君,臣子就有了服务对象,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然,精明的帝王,却不想如此,因为太子的出现,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力。

当初朱棣,在立储上也是跟个小媳妇儿似的,扭扭捏捏。

越是有野心,有手腕的帝王,越是不想早立太子,即便立了太子,也会跟防贼似的防着太子。

甚至,一旦太子威胁到自己地位,还会行废除之举,更有甚者,杀子!

如朱元璋那般的帝王,真不多,绝对称得上稀有。

不过,当今的皇帝却不在其中。

群臣喜欢弘治,知道弘治是个庸君,不会在立储的事上扯皮。

李青也觉得朱佑樘是个庸君,当然了,这个庸君并非贬义词,昏君才是,严格来说,庸君是个中性词,它代表的是中庸,是能力不高,并非昏聩之君。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关口出现朱佑樘这样的帝王,在李青看来绝对是好事。

历史上如何不论,单说眼下这情况,若换个帝王,他这些个主张绝对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