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收刀入鞘(2 / 4)

待两人离京后,朱见深才宣布了任命汪直总督宣大军务。

这一下,群臣沸腾了。

不过,很快他们就想通了,倒也没有跪宫门闹事,甚至连个弹劾的奏疏都没有上。

他们明白,汪直命不久矣,甚至都不用他们动手。

这一次,文官们不但不闹事,反而还劝着武将们冷静,并阐述利害。

如朱见深所料,这次的部署,并未引起动荡。

其实,朱见深敢下放汪直如此大的权力,有信任的成分,但更多的原因是汪直镇不住,不可能反噬到自己。

当然,若让汪直一直总督宣大军务,过个十年八年就难说了。

可朱见深根本用不了那么久。

对于皇帝的出格行为,文官们这回是打心眼儿里开心,可以说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皇帝这次动的是武将,且恶心人的汪直也会倒大霉。

只是……他们还是失算了。

王越去宣大任职后,立即就递上了辞呈。

称自己分身乏术,无暇兼顾都察院,请求皇上撤下他的右都御史之职,以便让他更好的为国守土戍边。

这下,可把文官集团气坏了!

俺们费劲巴拉地将你拱上去,你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抛弃我们?

你个忘恩负义的**!

朱见深可不管那些,连象征性的驳回都没有,直接准奏,并给王越封了爵位——威宁伯。

这一来,文官们心里更不平衡了。

他们费尽心血,到头来,全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那可是封爵啊!

大明非军功不得封爵,除了开国功臣,文官几乎没有封爵的可能,上一个靠着军功封爵的文官是王骥,也是封了爵就跟文官划清界限……

敢情文官一旦从武,必须得给文官体系一刀两断?

皇帝你不是戏弄人吗?

王越你他娘过河拆桥,枉读了圣贤书!

是可忍孰不可忍,文官愤怒了,这纯纯是戏耍他们。

一时间,弹劾王越的奏疏如雪花一般,送上了朱见深的御书案。

朱见深拿出渣男行为,对群臣的弹劾不反对,不接受,不回应,任凭奏疏如暴风雨般袭来,我自岿然不动。

一律留中不发!

同时,他开始了针对边镇武将的调整……

军队有序对调、换防,镇守太监也开始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