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杨溥的忠言(2 / 4)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1433 字 10个月前

想节外生枝,退了一步。

群臣见出兵已成既定事实,小皇帝又退了一步,便也没再立即逼迫。

剑拔弩张的气氛略微缓和了些,群臣随皇帝銮驾赶往东苑。

龙辇上。

君臣二人相对而坐。

朱祁镇说:“杨阁老为官数十载,功劳苦劳朕皆知,本以为我们君臣一心,却不料阁老仍是……念及旧情啊!”

杨溥苦笑:“这没外人,皇上有话不放明说。”

“好,那朕就明说了。”朱祁镇道,“实不相瞒,前些年你们三杨做的那些事,朕很看不惯。”

“是啊!”杨溥叹了口气,“功在当时,罪在千秋啊!”

朱祁镇见他有如此感慨,神色缓和了几分,语气也不再苛责,“说说你的苦衷吧。”

“皇上英明。”杨溥拱了拱手,正色道,“恕臣斗胆,皇上您太冒失了,也太理想化了,官场的水不会清,也清不了,现在如此,以后也是如此。”

杨溥感叹:“臣为官数十载,早已看透了,不止我大明,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若非如此,它们又岂会亡……臣失言,臣有罪。”

“行了,起来吧。”朱祁镇摆了摆手,“朕说过,朕最讨厌动不动就下跪的官员,朕也并非听不进去直言的皇帝。”

“皇上虚怀若谷,老臣佩服。”杨溥说了句套话,起身重新坐在座位,继续道:“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皇上有无想过,若停了民间海洋贸易,将会造成什么局面?”

“直说吧。”

“官绅若不能从海上赚钱,便会从土地上赚钱。”杨溥说道,“历代帝王都在抑制土地兼并,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何也?”

杨溥自问自答,“人都是逐利的,而皇帝一人的精力始终有限,或许在某一个皇帝在任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但终不能长久,如今大明开海通商,正好转移了他们的视线,这是好事啊!”

“好事?”朱祁镇笑了,“你的意思是,这是解决土地兼并的最好方法?”

“不错。”杨溥点头。

朱祁镇反问:“宋朝海洋贸易比之大明差了?宋朝没土地兼并?”

“可是……”

“朕再问你,丝绸要靠什么?”朱祁镇自问自答,“靠的是种桑养蚕,一样需要土地,你说人是逐利的,这话不假,可人也是贪婪的,永远不会满足。”筆趣庫

杨溥叹道:“皇上,您真是……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