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取死之道(2 / 4)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1360 字 10个月前

,宣扬大明国威,虽也利好他们,却不是最紧要的。

于谦想出班附和,随即又想到李青之前的叮嘱,只得暂时忍耐。

他的权柄仅次于杨士奇,要是再坐上杨士奇的位置,那可真就举世皆敌了。

朱祁镇见没人说话,只好又望向李青,“李卿有何妙策?”

“呃呵呵……臣初入朝堂,对很多事还不了解。”李青一副难为情的样子,“不过,在臣想来,六部领袖的吏部郭尚书,定然是有的。”

群臣暗暗鄙夷:果真是个新兵蛋子,吏部天官的含金量随着内阁壮大,已经大不如前了,还吏部尚书呢?

郭琎却兴奋异常,李青此举,简直是给了他一把神器。

能做吏部尚书,郭琎自然不是什么庸人,他立即不客气地接过屠龙刀,大杀四方。

“皇上,臣以为必须要发兵,皇上是天下共主,小小暹罗、缅甸,也敢不恭,仅此一项,便有取死之道!

再者,君为舟,民为水,二者相辅相成;若无法保护子民……”

“那朕羞于坐此皇位!”朱祁镇一拍纸镇,豁地起身,双手撑着御案俯视群臣,“朕欲出兵,众卿有何妙策?”

郭琎大喜,小皇帝终于下场了,且赞同自己的建议。

那杨士奇的位置还会远吗?m.bīQikμ.ИěΤ

尽管是李青提出的主张,但一个小小的正七品,他根本没放在眼中,自动将这主张视为己有。

出兵两地,对这些私下做海洋贸易的大佬,也是有好处的,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不过,出兵归出兵,这出兵的功劳可不能落在你郭琎手里。

陈智率先道:“皇上,臣建议水陆并进,先以火炮震慑,再用火铳、弓箭扫射,这样既能宣扬大明天威,又能减少伤亡……”

你谈主张,那我就谈细节,反正不让你好过就是了……陈智心说。

郭琎肺都快气炸了:你他娘还要不要脸了,只会剽窃老子创意。

“陈都御史此言不妥。”户部尚书刘中敷横插一脚,“本官则认为,宣扬国威,减少伤亡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性。”

“呵呵……臣有一计。”

……

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眼下便是。

这些个文臣一个个舌灿莲花,但其实没一个懂军事的,只是嘴皮子溜而已。

甚至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最多也就是高水准的吹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