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隐患(2 / 4)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1403 字 10个月前

加入,一旦财富积累到可怕的地步,加上官绅附庸,焉知不会反。

如今的大明和历史上的大明,已经有些不一样了,因为历史上大明禁海,而现在的大明,全面开海。

李青有些烦躁地挠了挠头,低语道:“藩王、世家必须限制,之前定下的‘推恩令’也快该推行了,待这次百姓迁徙后,立即出台相关政策。”

……

……

三日一晃而过,六部的侍郎、主事、郎中、内阁、都察院,以及厂卫的出发,京城一下寂静了许多。

就连朝堂上,都清静不少。

朱瞻基逐步接管军队,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但更忙的是小胖。

内阁的全体出动,让他本就繁重的工作量更加庞大,比之当初的朱标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幸,兵部并不忙,李青便主动去了御书房,为小胖分担压力。

充实的日子过得很快,感觉还没怎么过,便已到了秋天。

北平的秋带着些凉意,充满秋凉的爽快,不似金陵,这里的秋感受不到丝毫燥热感。

南民北迁如火如荼,各省份都有大量的百姓迁出,与此同时,江南市舶司也在积极建设,朝廷花钱如流水。

不过眼下还撑得住,加之开海后,海上贸易能带来大量赋税,所以李青和小胖并不是很慌。

这天,两人忙完政务后,天都黑了。

小胖挽留道:“宫门已落锁,今儿你就别回去了,咱们喝两杯,我还有些事儿要跟你说。”

“嗯,好。”

~

酒菜上齐,二人边吃边聊。

“青哥,最快今年底,最迟明年初,海运将会全开,赋税这方面你有什么看法?”小胖问。

李青放下筷子:“海上贸易的利润非常大,赋税自然要高些,如丝绸、瓷器、香料这些,都是数倍甚至十倍的利润;

当然,随着开海的持续进行,这个利润会越来越低,但总体来说,还是大有赚头,依我看……赋税定在商品本身价格的五成。”m.bīQikμ.ИěΤ

小胖蹙眉道:“短期他们肯定是愿意的,不过以后利润缩水,就未必了。”

“他们不愿意可以不做。”李青笑道,“反正总会有人做的,再者,税赋决定了成本,那些人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税高了,出口价格自然而然也会变贵,其实影响并没你想的那么大。”

“倒也是。”小胖恍然,随即有皱眉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