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开海解禁(2 / 4)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1384 字 10个月前

?”

“本官不是那个意思。”夏原吉有些恼了,“李尚书这是偷换概念。”

“不错,”户部侍郎出班,为老大出头,“皇上,全面解除海禁,让民间自由贸易,既能改善百姓生活,又能提高朝廷税收,同时,还能带动各行业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啊!”

“皇上,开海势在必行。”工部侍郎出班声援。

接着,刑部尚书出班,“皇上,禁海禁的都是我大明百姓,若无禁海之举,何来贼寇之说?”

尚书一出头,下面人就知道时机已然成熟,纷纷促请。

一时间,奉天殿乱糟糟的。

小胖稳稳坐在龙椅之上,不动如山,既不答应,也不反对。

渐渐地,群臣促请的声音小了些,最后消失。

他们无奈发现,好脾气的太子当了皇帝后,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好说话。

念及于此,很多人不禁暗暗后悔,早知如此,当初还不如选汉王呢。

汉王虽然亲武,但脑袋瓜直啊,好忽悠着嘞。

奉天殿重新安静下来,小胖这才开口:“南民北迁是先皇的遗愿,此国策万不能搁置,一旦开海,南方百姓还会往北迁徙吗?”

夏原吉拱手道:“皇上,开海确实和南民北迁有冲突,但并不绝对。”

“臣附议。”礼部尚书出班,“但不完全附议。”

“哦?”小胖坐直了身子,饶有兴趣的样子,“那爱卿的意思是……?”

礼部尚书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夏尚书所言有理,但不全对,事实上,开海解禁,非但不会影响南民北迁,反而会促进百姓迁徙。”

小胖皱了皱眉,瞥了李青一眼,李青老神在在,并未开口。

“展开说说。”

“臣遵旨,”礼部尚书道,“海上贸易在唐时盛行,在宋时达到鼎盛,其中在所有出口货物中,最畅销的便是丝绸,

仅丝绸一项,就占了整体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一斑。”

顿了顿,“一旦开海,丝绸必是各商户争先抢夺的资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织绸,就得有蚕丝,若想有蚕丝就得种桑,而北方,一样可以种桑,养蚕!”

听到这儿,一直沉默的李青开口了,“这话乍一听有理,实则不然。”

“第一,南方的耕地足够多,

常言道:苏湖熟,天下足;

根本用不到北方养蚕,南方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