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恢复祖制(2 / 4)

恶行,你就等着死后被人……”

声音渐行渐远,最后消失不见,但朱棣的脸色愈发阴沉。

方孝孺这些话,句句戳在他的心窝,刺在他的痛处。

朱棣眸光幽冷,开口问道:“茹瑺,你可知他的学生、好友在何处?”

茹瑺立即恭声应道:“回皇上,臣正要向您进谏此事,奸臣方孝孺,改科举制为保举制,损公肥私,大肆给自己学生、好友,谋取官职;

翰林院、都察院、国子监……门生遍布,不下五百人。”

茹瑺一脸嫉恶如仇:“方孝孺区区一个教书匠,连个功名都没有,只是仗着有些名气罢了;

昔年,曾有人向太祖皇帝推荐,太祖皇帝明察秋毫,知道此人不堪大用,便打发他去巴蜀教书去了,

怎奈先皇……若非方孝孺蛊惑,咱大明也不至于如此。”

方孝孺没有功名,甚至连秀才都不是,他得势时,文臣趋炎附势,如今失了势,这些寒窗苦读的文臣,自然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

群臣立即响应,大肆弹劾方孝孺。

茹瑺似乎早有准备,直接取出袖中名单,双手奉上,“皇上,这是方孝孺保举的名单,这几百人之中,一个进士都没有,只有五个举人,十二个秀才,余者皆无任何功名。”

朱棣接过扫了一眼,不由触目惊心,李青的脸色也不太好看,朝局糜烂程度比他预料的还要严重。

朱棣眼睛微眯,杀气毕露。

帝王最忌讳的就是结党,都如方孝孺这般,那皇帝岂不成了空架子。

“太祖规定,中进士者入仕为官,举人视情况安排官职,可没有说秀才也能做官。”朱棣语气幽冷,“更别论连功名都没有的人了。”

朱棣权衡了一下利弊,断然道:“凡是被方孝孺保举,且举人以下的官员,统统斩了,举人以上者,流放!”

群臣闻言,不禁倒抽一口冷气,谁也没想到新皇会如此杀伐果决。

就连杨荣也不记了,心里直嘀咕:“这哪是夷三族啊,诛九族也没这么多啊,简直……蔓延至十族了。”

不待群臣说话,朱棣又道:“朕决定,即日起,全面恢复祖制,凡建文在位期间施行的所有国策,统一废除;

同时,废除建文年号,改今年为洪武三十四年!”

他杀气腾腾道:“众卿以为如何?”

武将个个开心,文臣却是叫苦不迭。

可以说,齐方黄的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