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帮小孩找家(1 / 3)

苏宝善见一些年轻的仆人割芦苇不给力,就安排他们割野草,同时让几个妇女用野草开始搓绳子,这是完全复制苏家村刚到靖州来的做法。

“加紧干,今天第一天,我们肯定是要住露天了,不过没关系,当初我们苏家村的人也是这么过来的。当时还有老人和小孩呢,我们都挺过来了,我相信现在我们也能挺过来。”苏宝善给大家打气。

果然,那些新人也不觉得前途那么灰暗了。

人多,土地很快平整出来,苏宝善让大家在上面铺上野草,野草上面再铺上油布,然后再盖一层野草,再在上面铺被褥,虽然住露天,但是被褥都准备得很充分,这点,苏晓宇不会冻着他们。

分工合作,到傍晚的时候,割芦苇的男人收工了,女人去做饭。男人开始把芦苇编织成篱笆,插在地上开的沟槽里。先搭起一圈篱笆,然后围上油布,临时的没有屋顶的房子围起来了,然后就在这里面打地铺。

虽然没有顶,但是四面都不透风,晚上,一群人躺在柔软的大通铺上,讲着曾经的过往,一点也没觉得凄惨,反而热血沸腾。

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建设新生活,特有成就感。

新来的仆人,本来低落的情绪,慢慢也被他们感染了,虽然还没体会到这样的生活,有怎样的美好。

接下来的一天天,在苏宝善的指挥下,完全按照当初苏家村的模式,一天天把新房子建了起来。

看他们先插芦苇篱笆,再围油布,然后再插第二层芦苇篱笆,然后再用拌了稻草的泥巴里外糊了墙,再开始砍树做屋顶,也没用多少天,一长排临时房子就建好了。

唐维佑那边的人和苏晓宇新买的仆人,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这么几天,这偌大的荒地原来杂草野树芦苇比人还高,现在已经平整一片,房子建好了,荒地已经开了沟槽。

对于庄子的布置,苏晓宇已经和唐维佑一起制作了详细的规划图,反正码头那边的庄子也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抄,只要稍微改动一下就行。

所以,建设这个新庄子,几乎都有模式可以照抄,也没费多大的脑力。

排水沟、灌溉渠,道路,都比码头那边的庄子规划得更完美。

房子建好了,田地翻好了,接下来就是种植了。

苏家村的男人也可以回家了。

可是他们竟然舍不得,有的家里劳力充足的,就跟苏晓宇商量:“你这庄子反正需要人,我可不可以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