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还望小主多加指教(1 / 3)

码头的事告一段落,唐维佑看到接下来的议题,竟然是申请朝廷减免租税。

如果有严重的灾情发生,朝廷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唐维佑也明白,百姓是大吴国的根基,所以才会想方设法出台一些措施,首先要留住现有的百姓,然后吸引外来人口。

像上次苏家村因为老家发生严重的旱灾,集体迁移过来,朝廷给他们按人口拨付了粮食和安家银子。

百姓安居乐业了,社会才会稳定。

只是不管是明州,还是青州,这一年来,尽管夏天偶有风潮,但整体上来说,还算是风调雨顺,怎么说都没具备申请朝廷减免租税的条件。

而风潮,作为这处在江海之间地段的百姓来说,只能算得上是夏天气候特点之一,只要不是暴力摧残级的,压根算不上天灾。

要是一般的风潮都要减免租税的话,那这里年年都不要交租了。

唐维佑才开口驳斥,几个老家伙就气得胡子颤抖:“这里地本浮沙所聚,土地贫瘠,收成与平常相比仅半,水稻亩产八九十斤,百姓何以为生?”M.

“何以为生?”唐维佑笑容灿烂,但却没有一点温度,“你水稻亩产八九十斤,当然无以为生。”

那你还说什么?

一个个理直气壮地看着他。

“张县令,你告诉他们你的百姓何以为生的?”唐维佑指着靖州的县令张志华,对大家说。

“我这里苏家村有个村民,去年秋收的时候,亩产稻子有九百多斤。”张志华话音刚落,就有人表示怀疑。

“你干脆凑整,说一千斤好了。”

“不错,这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唐维佑接过话说。

唐维佑带着亩产九百斤的稻子回京过年这件事,现在尽管已经传遍大吴国,但是从上到下,更多的人表示了怀疑。

除了那些亲眼见证稻穗和米粒还有稻杆的,其他人怎么也无法想象。

尤其当一步步传下来,传到下面的时候,原话已经不知变成怎么样,现在唐维佑亲自提起来,那几个老家伙就较真了。

虽说明知道唐维佑是皇子,但是被当做弃子的皇子,又能怎样呢?

“我活这么大年纪,只见过年成好的时候,稻子亩产二百多斤。你们年轻,见识多。”这明显是正话反说。

“张县令,去把稻子样品全部拿过来。”与这些人说再多都是废话,唐维佑决定用事实说话。

张县令即刻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