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预定大米(1 / 3)

“娘,你忘了,前儿个不是收到了舅舅的来信吗?他说他正发了一船南轶国的稻子过来,估计就这几天要到,所以谁家没有大米吃,我家都不会没有。”反正这时候音信难通,自己家每次与舅舅的书信来往,都是由苏晓宇交给陈中德的手下的。

而次次都是由苏晓宇执笔。

刘玉萍没跟他们一起生活,虽然也感到亲情可贵,可要说感情有多深厚,也就这么回事。

所以还不如让小雨代劳,一切倒也还很理智。

对于苏晓宇来说,连爹娘亲人都是捡个便宜的,对于这个舅舅、姨母,也就更便宜了。

当然每每见到二十个下人,还是很感激。

无以为报,舅舅是南轶国的皇商,那就给他多提供点货源吧。

苏晓宇知道,虽然这个大吴国,南轶国,都是历史书上没有的朝代,但是文明的发展不会断层,按地理位置和时代的发展推算,不管这个大吴国,还是南轶国,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所以建设大吴国和建设南轶国都是一样的。

上次苏晓宇委托陈中德**了货运,送去一些稻子和麦子。

南轶国气温比靖州高一些,种这个稻子应该也适合,先给舅舅发点过去,让他种了试试。

而这个麦子呢,却不是给他做种子的。

南轶国也产麦子,但他们那里产的小麦粉都是低筋的,只适合做蛋糕一类的点心。

而靖州这边不冷不热,温差也不是很大,所以产的小麦是中筋粉,适合做包子面条之类的。

所以苏晓宇给舅舅发的麦子是能加工成中筋粉和高筋粉的。

这都是从现代弄过来。

用现代的麦种可以提高产量,但却不能改变低筋、中筋、高筋的区别。

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气候情况下,长出来的品质不一样。

这就跟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一样的道理。

这件事,刘玉萍听苏晓宇说过的。

知道她发了一船粮食过去,说跟舅舅一起做生意,赚到的银子五五分。没想到他还发了一船大米过来。

大概知道大吴这几年旱灾严重,元气还没恢复的缘故吧。

“有一船的大米啊,那吃不完了。”刘玉萍知道不会饿肚子了,又绽开笑颜。

苏大刚也松了一口气。

“娘,你放心,姐姐不会无缘无故做决定的,她说不定原来还担心这么多米怎么办呢。正好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