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婚事是个难题(1 / 3)

现在问题来了。

既然有这么优质的水稻品种,那立刻全国推广啊。

“圣上,臣以为该即刻宣二十八皇子入宫,请他修书一封,请靖州百姓暂停食用该优质大米,尽可能多的把现有稻子留下来,以备明年各地种植之需。”有大臣上前一步说。

“圣上,老奴方才得知,二十八皇子进宫给后宫送从靖州带回来的胭脂花粉来了,要不干脆宣他入宫?”

“速宣。”

有这么优质的种子,自然是要尽快推广的,那样许多存在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只有国富民强,统治才能稳固延续。

圣上又何不明白?

“报,二十八皇子在殿外求见。”

汪公公一听,乐了,正要去宣他,却送上门来了。

“快快请进。”汪公公一路速跑过去。

唐维佑给了圣上一封长书,本想就想进宫交流一下具体事宜,没想到圣上行动如此迅速,竟已经讨论上了。ωωw.

可见,现在国力弱到什么地步。

“佑儿,大臣们都在,你给个准话,靖州这土豆、红薯,稻子,你能提供多少种子,能让多大范围内的百姓种植?”圣上见唐维佑进来,问出了在场所有官员的心里话。

“父皇,这恐怕要让你失望了。这红薯、土豆、稻子,在靖州还没有全面推广,只是靖州一位姑娘刚改良成功的,下一季,将在靖州全面推广开来,然后大概要用几年时间,才能在合适的范围内普遍种植。”

之所以说合适的范围,因为苏晓宇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一种东西,生长的环境不同,最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父皇,我带这些土豆、红薯、稻子回来,当然目的也在推广,但是我还希望能够借此抛砖引玉,提醒各位不要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可以发动四海的百姓努力创造,选优育强,培育出适合当地的环境的优良品种。”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佑儿说得对。”圣上点头,“各地不能坐等佑儿给你们提供优良品种,你们也要自己培育。在靖州这样的环境里生长得很好的植物,不一定到你们那里也能很好。当然佑儿你还是要发动你封地的百姓尽可能多的提供种子出来。”

这个可以有,把这些东西带到京城来,这本来就是唐维佑的目的之一。

虽然父皇的爱有偏颇,但自己却没法少了一分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