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自制脱粒机(1 / 3)

接下来好多天,天气都很不错,没有大风大雨,偶尔有点小雨正好滋润滋润大地,可以预见,今年的水稻会丰收了。

只是第一年种植,又是用的袁老的种子,跟众百姓当地的差别有多大,还未可知。

苏晓宇不用天天去县城卖菜,时间就充沛起来。

苏大刚现在的任务就是大方向布置工作,具体的就由孙家兄弟来安排,佣人房和牲口房也已经建好。

屋后的猪也卖得差不多,也不打算再换地方。

苏晓宇就和苏大刚两个天天跑镇上及周边镇上的集市,买回新的小猪、小羊,直接送到南院新建的猪棚、羊棚里。

至于苏家村屋后的猪圈、羊圈,本来打算直接改造改造,让几个女仆住。

但是考虑到毕竟是养猪、羊的,即使打扫得再干净,心里也会有阴影。

一家人商量后,决定现在只把它作为柴房用,等到年后把它推了,这块空出来的地就种点花草树木,再往后面一点,再重新建一进房子,这样以后客人来了,家里就有足够的房子住了。

水稻估计不足半个月就可以收割,现在地里的红薯、芋头都到了可以大量收获的季节,茨菇、荸荠也可以挖了,这些都不急,早几天,晚几天都不会影响下一季的种植。

最主要的是,晚玉米丰收了。

这是今年最后一次收玉米了,这部分玉米,苏晓宇没打算卖,自己家吃吃,一部分留作种子,一部分晒干了留作余粮。留作余粮是假,事实上备着给左邻右舍做种子,只是在他们开口的前提下。

今年种的这几种作物,苏晓宇都做了几手打算,一部分就种植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一部分就购买了现代的优良种子。

另外还要做了几块试验田,两种混合种在一起,看能不能杂交出二代种子来,明年用这二代种子再播种。

其他大多数作物的都是一年一熟,要做这个试验,必须用几年时间才能证明。

只有玉米,一年可以种几次,苏晓宇已经试过了,这次的晚玉米中间有一部分就是用这二代种子种的,事实上证明也能成功。

唐维佑安排的人过来拉菜的时候,苏晓宇准备了一些玉米棒子,免费送给公子品尝品尝。

然后苏家的红薯、芋头一天天都上了公子家的餐桌。

接下来,跟所有蔬菜一样,公子担心苏家会趁机外出与外人接触,全部买了下来。

随着苏家一天天收获的增加,公子囤的苏家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