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恨铁不成钢(1 / 3)

附近的村民,每天早上都习惯端着碗,边吃饭边看庄稼。

苏晓宇的这片田,就天天成为他们的谈资。

“幸亏我硬要给她插秧,好歹还能有五六块地的收成。你看要不是我坚持,她就要喝西北风了。”有参与插秧的村民,指着苏晓宇那对比鲜明的稻田,感慨说。

“这孩子!”附近的村民叹口气,“也不知她爹娘是怎么想的,竟然也不过来看一看,既然花了钱买地,就要好好种啊,由着一个孩子折腾什么啊。”

“嗨,要我说啊,她爹娘也是不管事的,要不,即使买田,好好的田不买,买这年年要淹水的荒地干什么?这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么?”

“你们都别瞎操心了,说不定人家有钱,不在乎这点收成呢。”

“我不觉得,要是真有钱,还买这破地?这破地送给我种,我都不种啊,又容易被淹,又贫瘠,哪长得出粮食来?”

……

这些人还不是背后说的,还特意当着苏晓宇的面,而且是说了一遍又一遍,似在好心提醒她。

苏晓宇也不反驳,只是笑道:“你们说得有道理,只是这地我已经买了,地契都拿到了,现在我只有好好种,争取早日把买地的银子赚回来再说。”

村民们于是一脸同情地看着她。

甚至不忍心看着她“倒霉”,平日里也很尽心,苏晓宇付了车水的银子,他们不需要监督,他们都就能很好的完成。

“诸位大伯、大娘,我家不住在附近,还劳烦你们多操心。”苏晓宇主动提出来,车水放水的事直接承包给他们,分三次付清,现在先预付三分之一,中途再付三分之一,稻子收上来再付三分之一。

他们几个就担心万一到最后收不到几粒稻子,苏晓宇就不给他们付余下的工钱了,于是就很出心,每次大雨过后,就主动去把多余的水放了。要是很多天不下雨,就立即车水把田里灌上水。ωωw.

虽说水稻水稻,是长在水里的,但是水过多了,没顶后,无法呼吸,对水稻生长也是不利的。

苏晓宇知道好心人多,但也有一部分人在等着看笑话。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有多不堪,只是因为两种秧苗对比实在明显,当初自己“死活”不听他们劝,他们等着看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跟直播间里有经验的种植者取经,最好在下小雨的时候施肥,肥料又不流失,又不会伤苗。

于是苏晓宇也学着当地的农民,下小雨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