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你跟我妹妹长得一模一样(1 / 3)

既然人家要送农具,那也不能白要人家的东西。

苏晓宇决定再点拨一下下。

“师傅,你们这店铺也不算小,我想也应该开了不少年,可能也已经掌握了熟练的技术,可怎么还会相信加鸡血什么的旁门左道呢?”

铁匠师傅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不是没办法么?也就病急乱投医了。”

“你应该知道的吧?这铁,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随着钢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大,而塑性和韧性降低;当然也不是越高越好,高到一定程度,强度反而是会下降的。”

现代可以进行含量测试,打光谱什么的,含碳量为1.0%时硬度最大。当含碳量超过1.0%时,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

古代没有这技术,所以苏晓宇也不用数字来忽悠他。

铁匠师傅点点头,这个他们也试过。

“你如果既要它的强度和硬度,还需要它的塑性和韧性,就要继续锻造,把碳含量降下来,找到一个最适合的中间值,然后再利用刚才我给你的建议,给刀具做个淬火热处理,虽然不能保证你削铁如泥,但至少可以离你的要求更进一步。”

“我回头再试试。”铁匠师傅说不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样的话,但心里此刻却是心潮澎湃,师傅传徒弟,一代又一代,都是靠着摸索的模糊经验,也没听说过啥含碳量的。

说不出什么道理,只知道一句古话,要得到好的器具,必须要“千锤百炼”。

这丫头啥来头?

是不是有什么秘籍?不然咋说得头头是道?

“姑娘,你是哪里人?”回头有空托人去打听打听。

“我是新苏家村人。”苏晓宇不知道师傅的想法,自己也行得坦荡,没什么可隐瞒的。M.

“苏家村?”师傅不太熟,估计又是一个新村。不过没关系,能到镇上来买东西的,一般也都是附近的。

现在靖州这片土地,每年都会新涨沙滩数万亩,原来的水滩、泥滩也会随着一年年的潮水带来许多浮沙,逐年增高。

靖州是越来越适合居住了。

朝廷于是鼓励百姓迁入,鼓励增丁添口,把靖州这个曾经的荒芜之地建设成美好家园。

苏家村估计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叫什么不重要,人口多了,自己的生意也就好了。小镇也日益繁华、热闹了。

该点拨的已经点拨,苏晓宇把旧的镰刀和铁锹留给铁铺,带了两把镰刀和两把铁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