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科技种田(1 / 3)

“行。”虽然夫人很快就结交了很多朋友,但也要给姑娘时间,这贸然赶来,姑娘能做出这么多已经不错了。

再说,这量也不少。这是膏药和药丸啊,又不是五谷杂粮,哪还能整麻袋装?

嬷嬷走得时候,千恩万谢地。

苏晓宇这次没瞒苏大刚和刘玉萍,随即把一千两银票给他们看了,又收起来:“爹,娘,这么多银子,你们说是继续买地呢,还是到城里去买个铺子?或者到镇上去买个铺子?”

城里的铺子平日里生意好,镇上的铺子等有轮船靠岸的时候生意好,各有千秋。

苏大刚和刘玉萍懵了:“小雨,你,你给嬷嬷什么了?她咋给你这么大一张银票?”

“就是膏药和药丸啊。”苏晓宇说得轻飘飘,平日里也经常去野外采点东西回来,也经常一个人在屋子里鼓捣点什么,苏大刚和刘玉萍从不过问的,所以她的什么膏药和药丸,他们都没见过。

“你这啥膏药和药丸,这么贵?”苏大刚和刘玉萍都是老实人,女儿要是借此忽悠人,那可不好。

“物以稀为贵啊。”关键这个时代没有啊,即使有,成本也不低,制作过程也复杂,费时费工,不都是银子?

“小雨,这钱,咱们以后不挣了吧?我们家现在有四十多亩地,足够我们吃喝了。”言下之意,坑人的事就别做了。

“干嘛不挣?双方得利的事。我多花点时间采药,费点功夫制膏药和药丸,别人用了改善身体,多好!”穿来这么久,苏晓宇还能不明白他们的言下之意?

反正是说不过女儿的,苏大刚和刘玉萍从来都是认输,这次也不例外。

“你自己有数就行,我们终究不能做害人的事。”老实人,发点小财就不安。

“你们放心好了,我哪次有害人之心的?”苏晓宇笑着收好银票。

此时却在想,不管是在县城买铺子,还是在镇上买铺子。ωωw.

挣钱不是目的,而是要靠着挣的钱,帮助古代人民改善生活。

因着这段时间种植土豆、红薯、芋头这类的作物,自己写的种植说明引发的一些事,苏晓宇想起来,以后靖州还会有很多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初来乍到的时候,定然也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种植什么,又是如何种?

自己要在镇上或者县城开一个粮食种子店,同时附带种植说明,那对这些外来人口,一定是最实用的帮助。

甚至还可以开一个绣品铺子,可以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