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以后你嫁不出去(1 / 3)

还真不能低估古代人民的智慧。

苏晓宇没想到,他们的执行能力是那么强。

下午的时候,里正安排,女的继续割芦苇,男的负责把芦苇运回来,为编织芦苇篱笆做准备。

年老体弱的,包括苏大刚这样的,就开始搓绳。

靖州人烟稀少,四野多荒田,又雨水丰润,所以不缺的是野草。

现在到了冬季,田野里到处是比人还要高的野草。

这些野草割回来,枝条粗的、硬的就捆起来当柴火。一些柔软的有韧性的,就编成扫把。

细软的茅草一类的,就用来搓绳。

大自然馈赠的每一样都能找到它存在的价值,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天黑之前,村里的男丁已经编好了四片篱笆。

按苏晓宇说的两片篱笆一合,中间夹上干草和油布,就可以当墙了。

男丁们七手八脚,开始铺干草和油布,铺了一半,发现干草消耗还挺大的,一下午搂的干草大多数被他们搓绳搓掉了。

村里的泥瓦匠周树东围着这篱笆墙转了转,提议道:“要不中间不要夹干草了,就夹一层油布,然后篱笆两面用泥浆糊上…”

在老家糊墙也是这么干的,泥浆里面和点切碎的干草,糊在墙上又平整,还能起加固作用,只要不是持续时间很长的暴雨,一般都没啥影响。

即使有暴雨也没关系,毕竟还有两层芦苇帘子和油布支撑着呢。

“行,你是这方面的老师傅,听你的。”里长点点头。

“既然你们已经编好了四片篱笆,那干脆就把它们竖起来。虽说没有屋顶,但至少还能挡挡风呢,今晚上孩子们睡觉也少了些风寒。”有人提议。

然后几个人七手八脚地开始竖篱笆,倒真的挡了很多西北风。

“明天就快了。”几个男人望了望只有一面的篱笆墙,非常有成就感。

晚上带着夜色,全村人开始了晚餐。

晚餐除了没有鸡鸭肉,其他的跟中午一样。

在老家的时候,除了农忙季节,一般都是一日两餐。

逃荒路上,因为整天奔波,消耗大,也要及时补充水分,所以就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加了一顿糊糊。

现在,到了靖州,有人提议,现在粮食紧缺,反正也不成天赶路了,是不是中午一顿就不要吃了。

对于习惯于一日两餐的苏家村人来说,基本都没有异议。

可苏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