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大人”原来真是我们的大人(1 / 3)

靖州是个好地方。

这是苏家村人到达靖州后第一个感觉。

因为一路过来,进城采买,几乎进每一个城门都需要银子。

要得狠的,要每人十文钱才放行。

温和点的,至少也有二文钱一人。

可靖州,只要有路引,能证明身份,压根就不要钱。

为了尽可能地省钱,每次歇息的时候,除非是实在不得已,一般能不进城,基本上就不进城。

现在,全村人终于有机会,集体进城了。

而且不用花一文钱。

“现在你们可以自由活动,但要注意不能耽搁太久,一家出一个代表,跟我进衙门换路引、落户。”里长召集大家说。

苏大刚眼睛不行,刘玉萍不识字,所以这些大事肯定非苏晓宇莫属。

对于这古代基层衙门,苏晓宇很是好奇。

因为不熟悉,所以也不敢造次。

紧紧跟在里长后面,却见里长让大家安静,他一个人先进去打听一二。

苏晓宇才恍惚记起来,里长家有远亲在这里为官,朝里有人好办事,估计会很快办完。

果然,不一会,里长笑呵呵地出来了,挥手让大家依次而入。

“给你们落户在哪里呢?”里长的远亲也就是这里的县丞朱潇黎望着里长,思考着,“我们这里确实地广人稀,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你们不要分得过散。”

当然,一路上已经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大都是一个村里的,到了这里自然希望还住在一起。

办完了户口,县丞告诉他们,因着靖州是在江海之间新涨起来不久的,所以人烟稀少,朝廷鼓励大家迁入,故新来的居民,五人以下每户免费分得二亩田地,人口多的按比例增加。

另外朝廷鼓励开荒种地,谁开的荒,这块地就归谁所有。

同时还可以买卖,每亩水滩价银四钱,泥滩八钱,高阜滩一两二钱,熟田二两四钱。

村民们一听,立刻喧闹起来。

二亩田?一家五口人只给二亩田?这怎么够吃?

不说地广人稀吗?既然没有人,干么不多分点?

再说,既然可以开荒,那谁花这冤枉银子来买地啊?

苏晓宇则在想,既然朝廷分得这么细,有送,有卖,还可以开荒,那指定这些田地还是有区别的。

里长跟县丞商议了好久,终于最后确定了苏家村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