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洗不白(2 / 3)

如王公多矣。”那人叫道。

戴表元说道:“此间详情不知,然江璆亦为副总管,然小弟听闻李扬州即将回行在述职,若无意外,总管非他莫属。”

陈蔚说道:“若论教化,厚斋公天下第一,论治政,不逊色于人,论军事,不如李扬州多矣。

且其以孤军守孤城,元虏无计可施,只得重兵围困,如此本事,正好攻略两广。”

陆自立又道:“当此之时,中枢事情不多,唯以安定地方为要,厚斋公前往广东正可一展所长。”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让百姓知道了为什么文天祥、王应麟等人要出仕地方。

“原来奸佞弄权把持朝政,官家为保护贤良,不得不把王公等人外放地方以**护。”

嗯,这就是百姓们想知道的真相。

得到皇城司回报,赵昰无奈地看向陈宜中,十分无语。

陈宜中拜下,道:“臣老矣,乞骸骨。”

赵昰扶起他,说道:“目下中枢正在恢复,卿何以弃朕而去?”

王应麟劝道:“清者自清,丞相不必介怀,百年之后,功过自有定论。”

陈宜中也就做做样子,让他退休还不愿意呢。

如今非议喧嚣,不把自己的清白证明了,回归乡里也免不得被指指点点,百年之后,说不得坟头有人蹦迪。

赵昰说道:“如今各部已定,当定各官,诸卿有何建议?”

虽说是问的众人,赵昰却看向了王应麟。

一方面是诸多人都是王应麟带来的,更加了解,另一方面是王应麟以识人著称。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宝祐四年殿试,理宗命王应麟为覆考官,知举官已先将评定名次录呈,帝欲有所升降,拟将第七卷改置于首,应麟读后顿首奏道:“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至唱名赐第,乃是庐陵文天祥。

文天祥以悲剧收场,却证明了王应麟的识人之能。

王应麟说道:“臣以为,当以马廷鸾主户部,曾渊主刑部,陈仲微主工部,赵与檡主礼部,章鉴主吏部,张伯淳主国子监,黄炳主少府,牟巘(yǎn)主大理寺,余将作、都水、司天三监无人可用,宗正乃陛下家事,陛下裁决。”

这一刻,王应麟显示了文人的霸道,当然,人家也有资格,毕竟是能一夜搞出各部门细则的狠人。

霸道归霸道,王应麟同样有分寸,没有对政事堂和枢密院指手画脚,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