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养生丧死(2 / 3)

尽一切可能凝聚军民之心,这就是赵昰主持葬礼的意义。

当然,不是安葬了就算结束的,赵昰亲自带队,把士兵军牌与百姓灵牌送去江心寺。

江心寺的和尚们列队迎接,敲着木鱼打着钵,还有高僧坐在法坛上念着经,看着有模有样。

这一刻,赵昰觉得和尚们还是有那么一点点作用的,毕竟军民都吃这一套。

赵昰问陈宜中,道:“若教和尚以忠义,让其随军安抚军兵,如何?”

“这……”这脑洞实在太大,陈宜中实在不知道怎么接。

“殊无必要。”陆秀夫回道:“丁秩领了一众军教谕于江璆军中,教育军兵颇有成效,无须引入道士和尚。

托鬼神行事者,必为鬼神所败,靖康时故事犹在眼前,陛下不可不察。”

几句话的功夫,到了英魂殿前。

这是江心寺自己筹建的,没有要朝廷一粒粮一文钱,可见和尚们有钱。

英魂殿在此,赵氏一日不灭,江心寺一日不衰,待赵氏复兴,年节还会有朝廷派人祭祀甚至皇帝亲至,所以和尚们愿意花这个钱。

门口,看到自己亲提的对联,赵昰有些心虚地瞄了眼文天祥。

当初朝臣请皇帝给英魂殿提联,赵昰脑袋一热,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朝臣的吹捧固然很爽,但此刻正主就在面前,免不得心虚。

文天祥看了,却暗暗喝了声彩,若非场合不对,非得拉人去喝酒不可。

即便如此,他还是没忍住对陈文龙说道:“陛下好文采,若是清平世界,必因此句名满天下。”

陈文龙说道:“当初陛下写出此句,诸人无不惊叹,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此句出于八岁幼儿之口?”

文天祥叹道:“诗以言志,难怪昨日陛下不退一步,若非意志坚定,如何能写出如此绝句?此句必定名传千古。”

陈文龙说道:“事已至此,不成功便成仁。”

假如有一天赵昰被元军擒获,大概只能**以明志,投降会被全天下唾骂,并且成为千古笑柄,而且忽必烈定然看不上如此欺世盗名之辈,大概率一刀杀了。ωωw.

赵昰抄了这句诗获得了一些赞誉,却是把自己的后路给斩绝了。

正所谓抄诗一时爽,事败火葬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将进入殿内,众人全部严肃起来。

香鼎里香火缭绕,烟雾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