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硬伤太多(2 / 3)

江公南下。”杨氏终究是答应了下来。

“以国舅随行护持。”赵昰补充道。

杨氏立刻反驳:“杨侯忠心耿耿,可托付性命,当留下。”

当初出逃,杨亮节背着赵昰在山林里走了七天,直至摆脱追兵,真的是忠心耿耿,如今留下来照顾生活,理所应当。

“然其关心则乱,关键时刻只在乎孩儿安危,全不顾皇帝威严,不利于统率军民。”赵昰想起杨亮节今天两次抱住自己就气的慌。

八岁的皇帝也是皇帝,不要面子的啊?

还不能怪杨亮节,因为这是为了确保皇帝安全,并非有意冒犯。

与其纠结,直接让他离开才是最好的。

杨氏问道:“若杨侯离开,谁人护持大哥左右?”

赵昰回道:“表兄世昌为人端正仔细,可托付左右,另外张枢密子望北,有勇力,不惧死,可为副。”

杨氏考虑片刻后,点头道:“大哥既有打算,便如此安排。”

母子俩达成一致,杨氏也不是说立刻就离开的,总要等待江万载准备就绪,与大部队一同出发。

看赵昰吃的香甜,杨氏忍不住嘱托道:“娘走后,饮食茶水莫要假手于人,非亲近之人皆要防备。”

“娘娘放心,孩儿定然能够照顾好自己。”赵昰应下。

闲话中吃了饭,三小只各自看书,杨氏就在旁边缝补衣裳,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

赵昰对论语实在不感兴趣,便去看赵昺的书。

“咦,三字经?”赵昰拿过了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性乃……”赵昺本想卖弄一下,没想到突然卡壳,急的小脸通红。

“性乃迁,蠢物!”赵清芝蔑了三弟一眼,得意地举起了自己的千字文。

赵昰哑然失笑,问道:“可知三字经作者何人?”

“知晓,王应麟!”赵清芝举手抢答。

旁边,杨氏感慨道:“其人学问深厚,奈何为贾似道排斥,不得任用。

大哥莫学理宗与先帝,当纳良言,用贤才,如此方能重振江山。”

“孩儿省得。”赵昰把书还给赵昺,又问道:“娘娘,这王应麟如今居于何处?”

“我居于深宫之中,如何知晓外臣之事?大哥若为人才,当问计于诸位相公。”杨氏放下针线,想了片刻说道:“左右无事,正好要托付蔡氏,便遣人邀陆相公夫妻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