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神宗!(1 / 3)

君臣相继去,壮志如幻梦。

公元1076年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因身体原因,多次上疏请辞,数月后,因为儿子离世,王安石大受打击,再无精力主持变法。

赵顼无奈,将王安石外放地方为官,1077年,王安石将地方官职辞去,彻底离开朝堂。

王安石走了,守旧派在激烈反扑,新法摇摇欲坠。

赵顼猛然发现,自己坚持多年的变法即将成为一个笑话。

又是一个庆历新政?赵顼极度不甘。

1078年,赵顼改年号为元丰,由幕后走向前台,亲自主持变法。

首先,以《唐六典》为蓝本,对中央机构进行整改,罢去一切领着俸禄不干事的官员,合并机构,裁减官员。

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新官制,统管中央行政。

由中书省宣布皇帝命令,批复官员奏疏,决定官员任免,下设吏房等八房办事机构。

由门下省审议中书省制定的事宜。

尚书省为执行机构,设宰相,下分六部,行使实际权力。

区别是兵部只管保甲、民兵这些事务,实际兵权依旧是皇帝和枢密院执掌。

由此,北宋开国以来积留的弊端被扭转。(领着俸禄不干事,一件事要几个机构联合负责,扯皮多,效率低……艹!)

改完中央官制后,赵顼又将目光投向了官员俸禄,众所周知,宋朝官员的俸禄那是出了名的丰厚,跟隔壁老朱家形成了强烈对比。ωωw.Bǐqυgétν.net

但其中有一点问题,就是很多官员他只领俸禄不干事,出名的比如赵恒设立的宫观官。

由于只领俸禄不干事的官员太多,导致北宋官场上弥散着一种得过且过,上班摸鱼的混子风气。

说白了,每天上班,好好做事有俸禄领,天天喝花酒,勾栏听曲也有俸禄领,既然如此……干嘛上班?

赵顼打击的就是这种风气,拿着朕的钱,占着朝廷的官位,你他喵的居然当混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赵顼动手改革,制度详细官阶,有功升迁,有过罢免,至于混子,**。

这次改革为朝廷节省了大笔开支,但赵顼……

赵顼非常不开心,因为这同时说明了以前的官场上到底存在多少混子,他们又领了多少俸禄……全是小钱钱啊!

同时,因为要考虑权臣篡权,武将割据的问题,赵顼对于一些官制以及兵权的分割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