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弑君(1 / 3)

书接前文!

大唐元和十四年二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败亡,唐宪宗李纯正式达成削平藩镇、中兴大唐这一成就。

而对于这一成就,李纯同学并没有选择维护,而是立刻堕落于奢侈享受中去,大兴土木。

不是没人劝说他,可惜,削藩成功的李纯早已目空一切,听不见任何忠言,秉持着天老大我老二的想法,乾纲独断,政令由心。

另外,这不是削藩成功了吗?宰相裴度自然也就没了用处,于是裴度被贬了,任河东节度使。

某种意义上,裴度和李绛的结局还算不错,虽然没能和皇帝共享太平,但至少没有杀身之祸。

但这两位极力促成削藩的大功臣,最终落了个外放贬官的下场,也不免让人唏嘘。ъìQυGΕtV.net

曾经的君臣一心,共克时艰,到现在的形同陌路,分道扬镳,充分展现了一个真理——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

这世间,你在变,我也在变,裴度、李绛在变,李纯同样在变。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比如秦桧,靖康耻发生前,这人虽然不是什么主战派,但至少还是个人,去一趟金国留学后,嗯,成功变成了畜牲。

再比如汪填海,曾提笔写下:举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何其豪迈!结果八嘎来后这货迅速当了狗,噫!羞见先人!

说回正题,裴度、李绛之所以为李纯所不喜,根本原因就在于两人实在太有能力,简而言之——功高震主!

李纯一直很忧伤,手下没有人才的时候,他忧伤,因为没有人才就干不成事。

等手下人才济济的时候,他还是忧伤,为啥?因为手下实在太能打了,这很不好,会抢了他的风头。

敌人在时,李纯能克制这个想法,因为他知道,敌人不消灭的话,什么风头,通通都是**,但等敌人被消灭后,嘿嘿嘿,算账的时间到了,俺忍你们很久了。

裴度、李绛就吃亏在这一点上,所以,有困难时,李纯拿他们当亲人,没困难时……爱上哪上哪儿!

一句话,你这么能干,置老板于何地?你这么能干,要老板干嘛?你这么能干,如何体现老板的英明神武?

言归正传!

赶走了裴度后,我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李纯在干什么呢?修宫殿?找美女?赚小钱钱?不不不,都不是。

李纯在追求一种很新的东西,也不对,这东西不算新颖,具体是什么呢?答: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