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李如松(1 / 4)

【盘点史上十大抗倭名将,第八位,大明,李如松!】

徐谓:哦,是子茂啊!

胡宗宪@徐谓:文长,你徒弟?

李成梁:哈哈哈,不愧是我儿子!

章先生@李成梁:你可别说话了,万历要知道你养肥了努尔哈赤,非得把你削死。

万历:他干的?

李成梁:陛下听我狡……解释啊!

公元1549年,即明嘉靖二十八年,辽东、铁岭,李如松出生了,父为名将李成梁。

当然,那个时候的李成梁还不是名将,而是一身清贫的李书生,埋首书卷数十年,就考了个秀才功名,于是李成梁清醒了,读什么破书,还是承袭祖上传下的武官,提刀子立功正经。

于是,又一个书生回到了儒家正统道路!

可惜,李成梁还是醒悟得太晚,四十岁才毅然决然弃笔从戎,被任命为险山参将,而那时候,他儿子李如松已经17岁了!

不慌,儿子长大了才好,怀着这个想法,李成梁毅然将李如松带到了军中,是所谓上阵父子兵,父子俩一起提刀教草原铁骑做人。

也是因此,年少的李如松得到了父亲李成梁的亲身传授,嗯,主要学习如何把敌人剁吧剁吧,以及怎么偷袭敌人老巢,直接偷家。

就这么过了几年,李如松已经成长为一个杀人眼都不眨,打仗狂猛无双的猛将时,他遇到了一个人。

这是父亲为他请来的名师,他叫徐谓,曾经坐断东南,献策平倭的军师,同时也是一个**多次都没死成,陷入半疯半癫境况的老者。

听了徐老师的课后,李如松开始变了,嗯,大概相当于典韦的武力外加贾诩的聪明脑壳,于是乎,一个狂猛如虎,狡诈如狐的名将诞生了。

同时,由于徐老师曾长期待在东南,熟悉倭寇作战风格,并熟练打倭寇的方法,李如松也因此掌握了这个暂时好像没啥用的技能。

学了数年后,徐老师走了,回了他的故乡,李如松也改变了人生规划,进京参加武举,并顺利考中武进士。

而由于父亲李成梁打仗实在太猛的原因,李如松受了福泽,承父荫,被朝廷授予指挥同知一职,充任宁远伯勋卫,嗯,宁远伯是就是他父亲。

回来了,还是熟悉的铁岭,还是熟悉的草原敌人,不同的是他,猛将的武力,谋士的脑子,注定会给草原铁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此后的日子里,李如松过上了一如少年时的生活,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