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焚书坑儒(1 / 3)

公元前215年,嬴政令卢生、韩终等人寻访仙迹,以求长生之药,这自然没寻到,毕竟仙人什么的真心不存在。

对于嬴政这种离谱的行为,有儒生上书劝过,但没劝住。此外,博士淳于越上书建议嬴政应该继续实行分封制,嬴政下令让群臣讨论。

讨论的结果就是……时任丞相的李斯强烈反对,认定分封制已经不合时宜,郡县制才是最好的。

李斯当时的影响很大,这份言论最终促成了嬴政下令焚书禁书的结果,规定史书不是秦纪的都烧掉。

不是博士(就管国家藏书那官儿)不能收藏《诗》《书》以及百家言论,私人藏书,烧了!

有聚众讨论《诗》《书》的,杀之弃市,借古讽今的,夷族。

官吏知道但不举报的,同罪,命令下达后三十天不烧书的,脸上刺字流放。

百姓只允许保存医药、占卜、种植这几类书籍,当然,如果愿意学法令,那非常欢迎,你可以拜官吏为师。

以上种种,是为焚书,且确有其事,可能也是因为毁了诸子百家太多的书,砸了儒家的饭碗,所以坑儒一词出现了。

比如西汉名臣桑弘羊就曾拿这事儿骂儒生,说:故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之渭中而不用。

之后,刘向作《战国策》继续沿用这一论调,班彪、班固撰写《汉书》也是沿用这个论调,魏晋时,《古文尚书》一书中正式出现“焚书坑儒”一词。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儒生孔甲侍奉陈胜,对,就是那个掀起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家伙。

《史记.儒林列传(一).卷一百二十一》原文: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六蓺从此缺焉。

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於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

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適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这段记载很有意思,也非常精辟,尤其是其中“焚诗书,阬术士”一句,焚书?是真的。坑儒,抱歉,人坑的是术士,阬,亦作坑。M.

至于孔甲为什么要帮陈胜?秦焚其业,积怨而发呗!这就说得通了,谁让你砸人家饭碗呢?这不造个反你还以为儒生是好好先生呢!

嬴政:哦!理解了,焚书之后应该杀人的,整个一条龙服务!

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