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好吧,我是故意的(1 / 3)

好不容易结束战争,稍有闲暇,朱元璋才不会满足于只给儿子们取个名儿,于是乎,小朱棣等人的噩梦来了。

秉持着父爱如山的信念,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不能混吃等死,严格制定了几人的学习生涯。

要习武,像士卒那样穿上麻鞋,去城外跑步、骑马、射箭;要学文,接受大儒教导的正统儒家经典教育,著名的大本堂就是由此诞生。

要知礼,抄写朱元璋颁布的《昭鉴录》《祖训录》学习繁琐的宫中礼仪。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朱元璋的严厉管教,因而明初那些个藩王基本没什么废物点心。当然,渣仔是少不了的,比如秦王朱樉,欺负百姓那是一等一的凶残。

朱元璋:“……”

刚还有点儿高兴呢?这一说到老二朱元璋就有点耐不住了,这是他教育的失败,丢人呐!

洪武三年,刚开国没多久的朱元璋便给一众儿子封了王,十岁的朱棣由此身份窜升,封燕王。

而之所以大肆封王,大概是两方面原因,一是疼惜亲族。

众所周知朱元璋幼时丧父丧母,兄弟姐妹也死了个大半,举目无亲,才有了后面大肆收养义子的举动。

而现在开国了,他老朱家成了皇族,那可不得好好照顾,于是乎,那什么亲王、郡王、公主,辅国将军,大多光吃俸禄不干人事,到明中期,俨然都成了祸害,没说的,实在太能生了!

朱元璋:“……”

这特么又来一个暴击!

朱棣:“……”

这就很尴尬了,没记错的话,那些个藩王被当猪养,像猪一样能生,最大的推手就是他啊!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总结前朝经验而来,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

所以他大肆封王,就是要让一众藩王守御边疆,拱卫京师,要是有权臣敢作乱,先问问边塞藩王答不答应。

这事儿很正常,凡是大一统王朝的皇帝都干过总结前朝经验的事儿,如秦始皇认为周朝之亡是亡于分封,所以坚决不搞封王那一套。

如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没有分封,宗室都给胡亥祸祸完了,所以刘邦大封刘姓为王,还说: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嬴政:???

嬴政此刻嘴唇颤动得厉害,额头青筋暴起,他听到了什么?宗室都给胡亥祸祸完了!

祸祸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