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口浩然气,贯传千秋史(1 / 3)

“一群碎嘴子!”

赵彦无语,咱就好好排个榜,你们倒是啥都能吵起来,饭吃得太饱?

视频浮现:

少年初入学,见学宫中祭祀的乡贤欧阳修、胡铨等人画像,羡慕非常,自此立下志向,要位列其中,做大丈夫。

刻苦读书十余载,一朝科举试,挥笔万言书!叫天子阅后大喜,直呼:此天之祥,乃宋瑞也!钦点其为进士第一,榜首状元郎。

也因为宋理宗这句话,自此文云孙之名不复,取而代之的则是名传后世的文天祥,字宋瑞。

开庆元年,蒙古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建议宋理宗迁都避难,朝廷里没有人敢非议这件事,唯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他上书请杀董宋臣,以振军心。

因为建议不被采纳,他自请回乡,不被允许,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但同时董宋臣升官为都知,他再次上书也未果。

随后几年,他外放地方,权臣贾似道跋扈,他上书弹劾,遭贬,几经沉浮,终于于三十七岁时上书致仕。

可惜,天时不与,寄情乡里不得,三年后元军大举南侵,国土沦丧,国家危亡,他散尽家财招募将士勤王救驾。

有朋友劝他说如今元军势大,大军压境,你领着万余乌合之众怎么抵挡,与驱羊同猛虎斗有什么区别?

他回答:吾亦深明此理,然大宋养士三百载,国势将倾,而无一人一骑入卫,吾深以为憾,因而自不量力,以身殉国,望天下忠臣义士知后能奋起护国,如此,大宋可安。

他还是没听朋友的劝告,带着一万所谓的乌合之众入京勤王去了,数百后也有一个文官,带兵勤王,可惜两者都没有如愿,国,还是亡了。

此时的南宋朝,先后离世两位帝王,即理宗、度宗,进入恭宗赵显执政,元军大举进兵,南宋此时又无孟珙这等擎天之柱,抵敌不住,加上汉奸不断,争相投敌,宋朝,已经走向末路。

此次元军南侵不久,宋元便已议和,文天祥入元营与元军主帅伯颜商讨,因面斥伯颜,使伯颜恼怒,被囚,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伯颜:看吧,这就是证据,明明宋廷都快亡了,他还敢骂我,不抓都没天理。

没人理他,一是喜欢说话那几个此时都在静言,二是面对这等王朝末路,英雄悲歌,没几人有那谈性。

不久后,元军大军压境直逼临安,宋恭宗与谢太后出降,说来也是奇事,大宋朝得国与柴氏孤儿寡母,失国也是孤儿寡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