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君臣相知(1 / 3)

见张献忠惹了众怒,赵彦笑了笑,你说没事儿惹这些大佬干嘛?这不找骂吗?

视频仍在继续,朱祁镇被接回后,瓦剌与明朝关系有所缓和,也先请求恢复朝贡得到允许,但对赏赐稍不满意就会入寇,于谦因此上书修缮九边城池,抵御瓦剌。

北京战后,京兵分属于三大营,虽然各自都有总兵,但互不统属,于谦因此上书请求选拔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

大宋第一帝:这制度不行啊,十五万兵马若是尽数操于一人之手,岂非会酿成祸乱?

天可汗:时机不同,制度自然也要转变,瓦剌威胁未除,若是不整合兵马,任由三大营分权,到时候瓦剌入侵,仓促之间如何应战。

朱元璋、朱棣没有评论,但大多还是赞同李世民的想法,墨守成规可不是好事,可惜这变规矩的事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有这魄力,后世皇帝魄力不足又限于祖制,明知制度出了问题也不敢改变。

瓦剌也先率军入寇时,曾经被朱棣俘虏的一些蒙古人变成了内应,虽然也先退去,可这些人却不好处理,一个不好又是内乱频发。

恰好此时西南生乱,于谦便从中选了些精锐骑兵派去西南,又陆续将其妻儿送去,由此消除了内患。

于谦主掌兵部的同时,也先的势力也在急速扩张,并且南面福建、浙江……广东几省也不安定,狼烟四起,战事频频,都是于谦一手操办,平息祸乱。

战事瞬息万变,可于谦每每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事事亲力亲为,让一众下属将领感动惊骇、佩服。

淮右布衣:能治政,能治军,这于谦能力很强啊,咱爱死他了。

乾隆@淮右布衣:默默插一句,于谦是被你们老朱家冤杀的。

淮右布衣@乾隆:不会说话闭嘴,懂?

康熙@乾隆:孙子别怕,爷爷挺你!

乾隆:……

朱祁镇返回后,于谦从未言及他的功劳,就好像朱祁镇的返回跟他毫无关系一般,同时,由于

出色的能力以及品德,让明代宗朱祁钰很是喜爱,赐他豪宅厚禄,可他丝毫不受,言国家多难,臣子怎敢自己安居。

厚禄未领,代宗不许他在推脱豪宅,于谦无奈,只能将朱祁钰往常赏赐的袍服、玺书、银锭等封存在里面,每年抽空去看一看。

明代宗很是了解于谦,因此凡是于谦奏请的事情就没有不应允的,想要任用谁也会向于谦暗中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