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乾帝国的危机(2 / 3)

始逐步的增加,到乾历6899年,也就是试学令推行后的15年,贫寒人家的高中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二,而科举士家则降到了百分之五十七。

通过分化处理,到乾历6888年,李勋认为革新帝国的时机成熟,于是不顾文武官员的反对,颁布了《政务公考诏书》。

这次的刀落在了基层上,并没有动科举的蛋糕,但为何会激起文武的全体反对呢?

因为这一刀落到了文武士家的老巢上。

在此之前,历朝历代都标榜着皇权不下乡,而最基层的**官员就是县这一级别,而且还不多。

大县官员齐备,也仅有县令、县丞、主簿、县尉、教谕、巡检这么几人,小一些的县还没有这么多官员。

而剩下的就不是官,而是吏,或者由官员招募的“临时工”。

而这一刀就砍在吏和临时工头上,诏令中重新定级了从帝国各个部门到州、道、府、县各级官员的品级。

不仅将县级以上的各个官府给扩充了,例如作为县令副手的县丞就由一人变成了五人,为负责治安缉捕的县尉配备了副手等,同时吏的身份摇身一变也成了官。

同时固定了各级官府的编制,编制以内统称为官员,再没有吏这个称呼了。而且所有官员都有升迁的通道,不会像吏一样被困在一地一辈子。

好处有了,那自然也有前提,前提就是他们不再是父死子继的长期饭票,而是一个公共争取的职务,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考试去争取,事实上就变成了“考公务员”。

好在这时李勋并没有对科举动刀,同时还扩大了高级官员的数量,例如六部变为十二部,扩充州级、道、府、县的官员数量,反而给出了更多的位置。

但同时,李勋却把镇也纳入了行政管理的层级当中,进一步压缩了文武士家的空间,算是向文武士家又捅了一刀,也算是打一棒给个甜枣。

于是在乾历6888年后,大乾帝国的**机构开始向近代**的方向发展。

到乾历6928年,也就是李勋去世10年后,在明宗时期,最终取消了科举制度,同时发展出延续到今天的**机构,中间或许有一些机构的增加,但是变化不大。

这一**机构的改变历程,被称为世明维新。

虽然世明维新帮助大乾帝国从封建朝代转变为了一个近代**,但是其实这一变革还是残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首先就是在农村并没有建立起基层政权,从而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