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击鼓用兵(2 / 4)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1610 字 5个月前

尊为庄公。

从历史上来看,秦与赵都是在与外族的争战中成长起来的民族(皋狼也是戎人的一支),好战的性格溶入血液深处,越是面对强敌,越能激起不屈的斗志!

战至太阳落山,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这时两处的战斗已经呈现颓势。秦壁前的战斗,赵军第一批四阵六千人加上奇兵二三千,现在还能战者不过两三千人。秦军的损失貌似不输于赵军,但具体情况不明。第二批四阵六千赵军与五千秦军精锐剑士鏖战至今,明显是秦军占优。随着双方伤亡人数的扩大,赵军的人数优势逐渐缩小,现在已经处于劣势。赵括现在手头还有一支生力军可以投入战斗。但他面临两难选择:是把这支部队投入与秦剑士的作战,还是投入进攻秦壁?经过一天的作战指挥,他的脑子也有些不灵光了。大致估算了一下,第一批赵军已经基本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而第二批赵军还有可能与秦剑士周旋一阵子。赵括一咬牙,将第三批赵军投入攻城作战。

鼓声中,六千赵军整齐地开往前线。两处的战斗就在这群赵军的眼前展开,两边士兵的拼死作战似乎也激励了他们。这群赵军昂首挺胸,怀着无比的豪迈,步入战场。

第一批的能战之士并不愿意退下,他们让轻伤员搀扶重伤员离开,剩下的人则发起了最后一次冲锋!

箭稀稀拉拉地从两侧射来,中箭的赵军发出恶毒的咒骂,而其他人则像没看见一样,旋风般冲上缓坡,杀向秦营。战场上只能看到一个个赵军被挑落,被他们击倒的秦军从表面完全看不出来。但从被挑落的士兵手中已经没有了武器,可以猜测它们一定是留在了某个秦军的身体里。

这次进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所有参加冲锋的赵军都没有再回来,他们看到下一批赵军在盾牌的掩护下,冲了上来。

第三批赵军观摩了前一轮赵军的进攻半天时间,对秦军的战术特点有充分了解,他们采取了极有针对性的战法。紧跟在盾牌后面的不是戟兵,而是弓箭兵,他们冲到距离秦壁大约二三十步的地方集中向突破口放箭;跟在后面的赵兵则呐喊着冲上缓坡。

冲击前的箭雨给突破口边的秦军造成巨大损失,当赵军冲来时,周围的人来不及填补死伤者的位置;大量赵军跳下营栅,向两侧发展进攻。秦军拼命挤压,就是无法封闭突破口,不断有赵军跳下。不多久,第一阵大约一千名赵军全都跳下秦壁。

赵括大喜,擂鼓催动第二阵冲上去,同时第一阵的盾牌兵和弓箭兵退后。

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