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八旗子弟有余勇(1 / 5)

“敌袭!敌袭!有逆明的骡子兵!快放狼烟!”

与此同时。

在明军发现的这个土堡内的八旗兵已经乱成了一团。

这是海城群堡的前沿堡垒。

自从去岁明军开始向辽东派遣军屯之后。

清朝方面也开始加强了盛京的防备。

以海城、辽阳为中心。

配属八旗兵丁、八旗旗民、八旗汉军,在海城周围修筑屯垦筑堡。

屯垦也是没办法的。

因为现在关内都在大打,根本没办法支应关外,再加上为了支应在关内的战争,关外的打牲人部也被抓了不少壮丁去填充索伦部骑兵。

导致许多满洲渔猎部开始逃亡。

满洲一百多年荒芜。

人口虽然不多。

也没有什么农业生产。

但是这地方的资源太丰富了,哪怕清朝经常在东北捉土著充实八旗,建立了索伦部骑兵,许多部落的壮丁都被抓走了,以至于许多部落人口大减,但是在清朝入关后这一百多年,满洲之地的人口还是在增长的。

根据历史资料。

在乾隆朝后期,包括了外东北、库页岛这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人口约一百三十余万。

其中包括了八旗兵丁三万,满洲八旗兵丁的家眷十六万,剩下的就全部都是一些渔猎部族了。

他们从某个程度上和满洲八旗也算得上是亲戚,不过这东北之地部族非常多,许多部族未必认同自己是满洲、建州部的。

而满清事实上除了防汉、防蒙之外。

对于东北这一片曾经崛起过辽国、金国,乃至于大清朝自己的土地也是有相当的警惕心的。

一方面不让汉人进入满洲,避免满洲人口过多,另外一方面又把满洲渔猎部的壮丁招募为索伦部骑兵和宁古塔披甲人。

经过战争的消耗。

这富饶的辽土,经过一百来年的孕育,总人口只增加到一百多万人,这大清朝的人口控制手段也算是相当成功的。

要知道在后世。

清朝放开边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东北就从只有一两百万人口,迅速增加到三千余万——若不是有这三千余万的汉人的人口基数打底,后世东北是否还是汉土,那还两说呢。

不过现在这一百多万土著大多都逃进了深山老林,以现在的辽土的人口,是没有能力支撑数万脱产的大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