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我大清以八旗为本(1 / 6)

第八十一章、我大清以八旗为本

即使是在广东这样的工商业发达的省份。

大力推行、发展工商业也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这个阻力不只是来自于朱明王的明王府,还有来自本地士大夫阶层。

在思想上,长期实行以农为本的中国社会,工商业属于末业已犹如思想钢印一般根深蒂固。

在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当然是有一定的积极和进步意义的。

然而在这个大航海时代。

固守传统的思维,抱残守缺,只能被这个时代抛弃,淘汰。

在历史上。

中华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惨烈的历史。

国耻。

内乱。

革命。

朱道桦当然清楚,如果在广东这样的长期能够和外界接触的省份都无法把自己的大工业计划推行下去的话。

那么在别的更加传统、保守的区域会遇到的阻力会可想而知。

先在广东作为试验田,在成功之后才能推行到全国。

朱道桦认为在这一点上,还是采取更为谨慎稳妥的态度,每一步,都必须要走的小心。

他取得广东的过程没有怎么流血。

所以,他现在进行的,是一场改革。

一场渐进式的改革。

这一场会议结束之后。

明王府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对广东地方的梳理。

首先是收回了各地的黑社会武装,然后进行了一场陆海军军官学院和政务官大学堂的临时考核,招收的对象当然就是天地会的大佬们的子嗣以及在黄埔战役之中就及时反正的本地团练武装的头领们的家族子弟。

然后就是将在广东收缴上来的旗产、清朝官员的田产进行分配。

首先获得分配的当然是明军的士兵,随后是在平定广东的过程中有功劳的地方义民武装。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

明王府方面还组织了工厂的搬迁。

由于清廷的禁海和迁海迁界的政策,导致珠江河口附近的沿海区域和沿海岛屿成为了海盗活动猖獗的区域。

不过明军收编了部分海寇,同时又强力清剿了活跃在珠江口和广东沿海的海贼。

这些沿海区域就成为了人口相对没有那么稠密,甚至许多挨着大陆的岛屿都成了无人岛的存在。

这就让工厂的搬迁选址非常方便了。

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