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三人成虎,众口铄金(2 / 5)

,而其之边骑,屡败燕、匈奴,可谓威震北疆,何来弱也?”

而嬴子楚亦是了然,继续轻声的说着:“那便名将能臣也?”

嬴政再是摇头:“昔日,赵相蔺相如、赵将廉颇、平原君赵括等人虽没。然赵国之中,有如庞煖之纵横策论、能征善战并不下昔日之蔺相如;而有将李牧,年不过三十,其能却并不次于昔日之廉颇。且昔日邯郸一战,武安君未屠得赵国众卿;待得赵国复国之后,其士大夫复仕于赵。”x33

“朝野之上,能言善辩之士不寡;行伍之间,能征善战者亦不见少矣。且十数年来,其国力民力皆复,何来自弱之说?”

嬴子楚笑了。

只是静静的见得面前的嬴政,缓缓望向东方:“所以,赵今之弱,所弱为何?”

似是询问嬴政,又似是在询问自己。

而嬴政上前,和嬴子楚并肩而立:“赵之弱,不在其外,而在其内。不在市井,亦非行伍,而在朝野之间!”

嬴子楚站在嬴政的身旁,一句轻轻的感叹:“人心糜乱,则其国自弱矣。”

无论是嬴政还是嬴子楚,其实都是明白。

为何赵国弱了?

眼下依旧坐拥三十万大军,虽少于十余年前。

然这三十万赵卒,都是历经国难,其复强之志诚诚,其战斗力当迈于此前。

虽兵甲数少寡,当不必弱于如此。

而昔日蔺相如、廉颇这些名将能臣去了。

然而新的庞煖、李牧等人却来了。

再加上,国力民力,亦是恢复如初。

甚至其领土较之长平之战前,还白白多了一个上党之要地。

于情于理,赵国或许不会更强,但也并不会比此前更弱。

然是此番,沦落至此,却是为何?

从前的赵国,无论是赵丹这个孝成王,还是其先辈的武灵王等人。

不说是君臣一体同心。

但至少也是共同进退。

或有私利,然在大义面前,皆可舍生而取义也。

一如赵括、一如赵丹、一如蔺相如和廉颇等人。

然而现在呢?

现在的赵王赵佾,其实严格意义来讲,并不是个庸碌之人。

相反的,这是个难得的聪明之人。

至少,是比他的父王赵丹,更加聪明。

昔日赵佾质于咸阳,比之先前燕丹质于邯郸的遭遇,要好不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