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示弱于敌(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06 字 6个月前

湘军的“进步连环法”,比向荣的“回环轰打法”激进得多。这种战术最早在鲍超的霆字营中流行开来,后来逐渐推广到许多湘军部队。

“进步连环法”的操作方法是:士兵以一棚为一个战术行动单元。棚是湘军最小编制单位,相当于革命军的班,有士兵九人、什长一人。

作战时,一棚十人留三人留守,其余七人出阵。出阵的七人小队,由什长带旗指挥,另外六人按照次序进行作战。

如果是枪手小队,士兵要按照什长规定的顺序进行射击。第一名射手射击后,前进到什长旁边,然后站立不动进行装弹。第2个射手继续走到第1个射手前面射击装弹,然后依次类推,六人完成一轮射击后就自动前进数米。

这种射击法保证了火力输出的连续性,但也让湘军士兵有进无退,只能在射击中不断前进。

在遭遇敌人时,骑兵小队、长矛小队等其他兵种,则要负责顶住敌人,让枪手小队从容射击。

从中不难看出,“进步连环法”比“回环轰打法”高明不了多少。这两种战法,本就是欧洲火枪手“线列射击战术”的翻版。

只不过,湘军的组织凝聚力远远超过绿营兵,“进步连环法”的作战效果也明显好于“回环轰打法”。

欧洲军队为了保证“线列射击战术”,制订了严格的战场纪律。湘军同样不遑多让,战场纪律更加简明、残酷。

譬如,湘军各部中,以鲍超的霆字营军纪最差,为全军所公认。但到战场上,在实施“进步连环法”时,鲍超的手段可谓残忍。

如果遇到士兵逃跑,霆字营的什长可以当场斩杀他们。如果什长杀不过来,哨官就会带着督战队过来帮忙。如果什长本人逃跑,或者整个棚逃跑,哨官有权先斩后奏,当场砍杀什长。

到营官这一级,已经配有亲兵。作战时,营官通常带着亲兵随时执行战场纪律。

为了防止军官逃跑,鲍超特别规定所有军官必须都穿上官袍、戴上顶戴花翎。这样一来,军官在战场上非常显眼,如果哪个军官跑了,他就会亲自派人追杀。

在前面的战斗中,鲍超根据曾国藩的命令,带着霆字营突围,额头中弹,不醒人事。没了主帅,霆字营群龙无首,革命军顺利合围湘军。

霆字营的战败,已经证明“进步连环法”已经过时。这种战术对付太平军等农民起义军颇为有效,却根本对付不了兵精械利的革命军。

多隆阿号称八旗名将,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